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昨逆回购“放水”1200亿 7月结售汇重回逆差

2015年08月19日 07:3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昨日(8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银行结售汇逆差2655亿元,在连续两个月的顺差之后再现逆差。“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承压,再加上7月股市剧烈调整,企业和居民部门持有美元意愿上升,导致7月银行结售汇出现逆差。”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昨日,央行还进行了1200亿元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创逾一年半来单日最大量。对此,民生证券研究员李奇霖表示,央行通过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压低短端资金利率意图明显,逆回购之后可以继续期待降准。

  代客结售汇逆差1743亿

  最新数据显示,7月银行结售汇逆差2655亿元,结束此前连续两个月顺差。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1743亿元,创四个月最大,上月为顺差547亿元。银行自身结售汇逆差912亿元,逆差规模较上月增494亿元。“跨境资本流动在连续三个月出现改善后,7月再度出现振荡。首先,近期美国就业等指标表现较好,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度升温带动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其次,7月贸易顺差收窄至430.3亿美元,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导致净结汇需求减少。第三,A股振荡,股指大幅下挫,加上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回落,进一步加大了汇率贬值预期和资本流出压力。此外,年中企业通过购汇来支付海外分红等季节性因素,也对资本流动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刘健指出,年内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上升,总体将呈逆差。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主要因为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客户购汇意愿较高,因而银行售汇量比较大。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亦表示,7月外汇市场供求显著恶化;企业和居民的购汇意愿大幅上升,而结汇意愿则快速下降。在货币贸易项下的,购汇意愿为58%,是2012年初欧债危机缓释之后的最高值,而结汇意愿则创历史新低,仅为52%,较上月下降5个百分点。此外,临近美联储加息时点,由于美元的全球中心货币地位导致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跨境资本流出新兴市场的压力上升。

  数据还显示,7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重现逆差,为逆差129亿元,上月为顺差1492亿元。对此,谢亚轩表示,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流出129亿元。从结构来看,服务贸易流出规模大幅上升至980亿元。证券项下净流出289亿元,此前连续两个月流入,反映出随着A股震荡加大,对北上资金吸引力减小。

  逆回购之后降准仍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逆回购操作,交易期限为7天,交易量1200亿元,中标率2.50%,创2014年1月底来单日最大操作规模。“外汇占款持续流出叠加央行干预汇市,导致短端流动性偏紧,大行融出意愿减弱。隔夜质押回购利率从7月底的1.4%已上升至1.72%。央行通过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压低短端资金利率意图明显。”李奇霖表示。

  李奇霖进一步指出,逆回购之后可以继续期待降准。首先,此举意味着央行已经注意到短端资金面的紧张,为了平抑资金面紧张,后续更多大招应该是可以期待的。其次,7月、8月外汇占款保守估计流出近8000亿元,超储率可能已经到了2%以下,1200亿元的逆回购只能扭转0.1%的超储,更大力度的宽松仍有必要,从这一点看降准可期。再次,逆回购期限短,但只要贬值预期不扭转,央行对中间价干预能力减弱,只能依靠3.7万亿元外汇储备持续在外汇市场干预,但这种行为可能对流动性产生持久性冲击,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势在必行。

  温彬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7月份M2增长13.3%,远超市场预期,主要受证金公司贷款规模上升派生存款增加所致,从中期看,这种情况难以持续。今年前7个月,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较上年末减少了6612亿元,虽然通过逆回购可以暂时缓解当前流动性压力,预计未来数月新增外汇占款仍不容乐观,仍需继续降准应对。

  刘健也认为,未来降准的可能性增大。因为外汇占款大幅下降,跨境资本流动再次恶化,再加上宏观经济总体疲弱,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资本外流局面的可能性增大。但降准与否,还应主要视市场流动性情况,在7月结售汇逆差、外汇占款下降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仍处在较低水平,未来定向调整、结构性支持仍将是政策操作的重点。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