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互联网金融硝烟更浓 传统金融机构员工放弃"金饭碗"

2015年08月31日 13:21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热度不断上升,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和相关规定陆续公布,也给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戴上了“紧箍咒”。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同质化竞争严重,在监管政策出台的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只有在细分市场领域寻求创新,才能真正为平台提升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战火越烧越旺。

  日前有消息称,乐视网发生重大人事变动,中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将加盟乐视,负责互联网金融板块,美银美林集团原亚洲区TMT负责人郑孝明将加盟乐视负责全球投融资业务。

  “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时代已经结束,行业面临洗牌,传统金融机构高管的加入,有助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正规化、专业化。”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随着监管趋于严格,最后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够剩下多少、传统金融机构高管加入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化学反应”都很让人期待。

  乐视进军互联网金融已经“箭在弦上”,而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版图,也不禁让人深思互联网金融究竟有何吸引力,传统金融机构又将如何应对精英的频频出走呢?

  乐视的雄心

  如今,互联网金融领域可谓是BAT(百度、阿里、腾讯)等行业大佬、各路资本竞相厮杀的局面,乐视也不甘示弱,高调宣布进军,不难发现乐视欲改写国内互联网金融版图的雄心。

  其实早在2014年3月,乐视网COO刘弘就曾公开表示,公司已悄然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且正在申请相关牌照。随后,乐视网的股价因此被拉出几个涨停。

  如今,伴随着王永利的正式加盟,表明乐视互联网金融业务或将很快正式面世。那么在前有蚂蚁金服、腾讯等综合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后有陆金所等众多垂直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之下,作为“新生代”的乐视互联网金融到底会怎么玩呢?

  此前,乐视高管称,互联网金融团队已经建好,只待领头人就位。而王永利和郑孝明的加盟,无疑让人们对“搅局者”的攻击力有了更高期待。

  有分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乐视作为后来者,不难想象其此后会收购一些相关公司迅速打开局面。“乐视通过向客户销售视频内容服务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这些沉淀资金为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基础,而互联网金融亦能反哺其主业。目前乐视融资渠道并不顺畅,借此融资对其而言有诱惑力。”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乐视旗下有两家子公司或关联公司可能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其一为“乐钻易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2日,注册资金3000万,由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代表乐视出资,该公司号称是“结合B2B2C(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对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对消费者)电子交易平台P2B(个人对非金融机构企业)的互联网金融理念,提供电子商城、在线金融、社交圈子为核心的服务产品,打造集现货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供应链融资,抵押贷款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另一家“乐视财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28日,注册资金1亿,由乐视网直接出资。结合此前乐视网COO刘弘对乐视布局互联网金融的表态时点来看,此前乐视筹划中的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此子公司或平台。

  与许多互联网或是传统企业转战互联网金融一样,乐视未来如果发力互联网金融其意图无非两点:一是寻找新的盈利点,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硬件利润不高的情况下,长尾市场对与金融服务的渴求度非常的充足,正是看到这样的市场潜力,国内很多的硬件厂商开始发力互联网金融。

  二是为了能够促进目前本身业务,据了解,以小米、阿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做基于目前自身已有业务的消费信贷,通过向用户提供信用贷款,不但能够开拓企业的盈利渠道,而且还能够增加对于品牌的粘性,促进现有业务的增长。

  此前,刘弘在谈及乐视如何布局互联网金融服务时表示,类似余额宝的货币基金产品、P2P,公司现在正申请相关的牌照,包括支付牌照也在公司未来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今,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正式加盟乐视,势必在金融专业性、行业人脉以及金融风险控制等维度,给乐视将来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带来实质影响。

  而郑孝明上任之后,迫在眉睫的工作就是为乐视融资。“我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说三块工作中谁更重要,因为投资、融资、并购都是同时进行的。如果真的要我选的话,我们现在在融资上更有需求一些。我们投资、并购项目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你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才能去投。”郑孝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金融人的新选择

  事实上,王永利并非第一位选择“下海”投奔互联网金融的金融业大佬。此前,曾有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部的副主任杨晓军至陆金所出任副董事长;去年10月,进出口银行原副行长曹彤确认出任前海微众银行行长。同期加盟微众银行的还有掌舵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的原总经理郑新林和平安银行原风险官王世俊。

  在互联网金融大潮汹涌来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正放弃自己的“金饭碗”。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5位银行的“董监高”辞职,涉及岗位从行长、副行长到风控总监、首席信息官等。除9名因为年龄原因退休外,大部分都是个人原因彻底告别银行系统,而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新型民营银行则成为这些离职人士的首选。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离职在当今社会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但是从一向稳定的传统金融行业跳槽到不太稳定、还处于发展期的新兴行业,互联网金融又有着怎样的魅力?

  “银行的管理体制大部分是国有体制,即使是高管,在银行体制内受到的限制也会比较多。想创造新的机会难度是比较大的。”飞象网CEO项立刚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乐视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其进军互联网金融可以让王永利“放手一搏”,一旦成功回报很高。

  由此可见,高企的薪酬是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限薪令的实施,银行业的固有高收入预期被撼动,越是高管越能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收入预期压力。而互联网金融等平台有更市场化的薪酬体系,而且不会受到限薪令约束。有从监管机构辞职投入市场化机构者透露,与过去相比收入高了10倍。而对于银行业高管来说,在互联网金融公司能获得一定的股权、期权,也成为离职的一大动力之一。

  “最大的影响还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整个产业本身求贤若渴。互联网金融早期是以互联网从业人员为主导发展起来的,行业缺失很多有专业经验的金融从业者,他们的加盟能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睿信致成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互联网金融这两年发展非常快,未来前景被看好,一些银行从业人员也需要更高平台,因此出现人员流动也就顺理成章,这样的人员流动也会助推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艾瑞咨询机构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达4.12亿,预计2015年将达到4.89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呈爆发之态。

  “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在效率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人员效率方面的优势,未来5到10年,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达到百万人。”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郭大治认为。

  不过,传统金融人才的加入也将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注入理性的因素。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不规范之处多有存在,P2P平台跑路等事件也时有发生。金融所具有的风险与互联网结合之后更加复杂,而控制风险等正是传统金融人才的长项。

  传统金融机构“触网”

  “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未来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的O2O模式。”王丹青指出,传统金融机构获利靠的是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服务需求,而互联网金融借助庞大的平台数据优势,可以直接促成交易,使金融交易脱离中间媒介,这对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模式是一个颠覆性的挑战。

  受“互联网+”推动,传统金融纷纷开始转型升级进行互联化。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代表,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最大。基金直销渠道电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第三方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介入,造成了银行存款的分流,而保险互联网化程度的加深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收益及用户品牌忠诚度。

  因此,面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寻求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通过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今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率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多个部委一把手视察腾讯参股的前海微众银行,并希望互联网金融银行用自己的方式来倒逼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

  8月20日,P2P平台点融网宣布其已经完成C轮融资,金额为2.0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P2P业内最大的一笔融资。

  除了2.07亿美元的数额,此次融资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投资方渣打银行,这是传统银行首次直接注资互联网金融公司。

  渣打银行董事总经理、直接投资业务全球联席总裁朱伟表示,P2P是世界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能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渣打银行须积极拥抱这种金融服务方式,并把它更好的运用到未来服务中去。

  其实渣打银行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传统金融机构。今年6月,中融信托旗下“中融金服”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线;而此前平安信托推出的平安财富宝,工商银行的电商平台“融e购”、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都是传统金融机构“试水”互联网金融的新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金融机构寻求转型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阵痛”。“首先是成本压力,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压缩中间渠道的过程,早期做互联网金融的小额贷款,每一单成本非常低,而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因为有风控、审核等流程,因此成本较高。”王丹青指出,传统的金融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缺乏创新基因和激情也是难题。

  “让传统金融机构原来的团队去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会有难度,有些传统金融行业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屌丝金融。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提升渠道效率为主要内容,互联网企业在这一时期具有明显的优势,‘完胜’传统的金融企业,但是到了第二阶段,双方的竞争将在金融服务深化领域展开,传统金融企业如果具备良好的执行力,仍然可以‘绝地反击’。”广东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朱明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创新都是打破原来的传统,但在体制内很多方面受到监管难有突破。

  政策细则促“洗牌”

  以往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金融都是游走在灰色地带,不管是第三方支付、P2P业务,都存在政策上的风险。

  随着正规金融机构入场、上市公司介入、互联网金融企业收购上市公司,以及政策监管落地越来越近,行业洗牌或已不可避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曾表示,对互联网金融“必须坚守监管,必须支持监管,必须拥抱监管”。

  自7月以来,监管层连发数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国务院法制办下发《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最高人民法院颁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

  随着这些监管细则的陆续颁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清晰,发展也走向了阳光化,这为行业发展理清了思路,也必然会触发新的行业洗牌。

  “法律和细则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化,应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王丹青进一步对记者指出,在政策的倒逼下,一些自融或带有欺诈嫌疑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将被清理出局。

  记者从网贷之家了解到,从2011年到现在,P2P网贷行业已经累计有955家平台出现跑路、关张、逾期等现象,2015年上半年,全行业新增问题平台419家,是去年同期的7.5倍。

  “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可以借鉴在金融领域探索较快的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欧美的模式运营、模式管理等。”王丹青表示,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政府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研和分析,行业协会也开始加强行业内的自律管理。

  其实,对互联网金融里的优质大平台,政策落地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规则清晰了,大平台的价值才会凸显出来,不按规矩出牌、打擦边球的劣质平台会被清洗出去。

  进入新发展期,竞争的核心将围绕着产品创新、用户体验、业务范畴的重新梳理和聚焦展开,尤其是根据政策新规进行优化及提升运营能力上,最终会决定新一轮洗牌谁能胜出。

  细分领域前景看好

  过去两年,随着行业巨头、上市公司扎堆进入互联网金融,投资并购事件不断。随着抢食者日益增多,市场竞争已呈现红海状态。对于严重同质化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深挖细分市场以实现差异化竞争,被看做是未来发展方向,有望探索出新“蓝海”。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第一位首先是鼓励创新,然后是防范风险,最后是趋利避害,这是健康发展的途径。”

  互联网的创新属性决定未来还将有更多新的模式出现。“方兴未艾”这是融金所董事长孙明达对互联网金融现状的分析。他指出,无论是银行系、国资系,还是所谓的草根,其专注的领域不同,机会永远存在。

  以开创“园区型O2O模式”而闻名的P2P平台邦帮堂董事长寇权分析指出,大部分行业在进入稳定上升期后,其发展轨迹普遍呈现出“细分”这一突出特征,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在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后,互联网金融产业细分时代已然到来。

  《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融资报告》报告显示,从投资领域看,P2P仍受追捧,但随着行业竞争激化,风投开始将目光聚集在专业细分的垂直平台,众多垂直系P2P网贷平台获得投资。消费金融因受政策鼓励,或成互联网金融新蓝海,尤其是校园消费金融已经成为热点。上半年的牛市让互联网股票配资平台受追捧,量化股票分析预测等创新项目开始出现。众筹领域商品众筹日趋暗淡,股权众筹后劲不足。互联网保险、社交金融、大数据征信、金融安全等领域则开始崭露头角,市场潜力巨大。

  行业专家也指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政策与市场的共同助推下,正以“高铁速度”向前发展。以P2P网贷为例,截至2015年7月底,国内正常运营P2P平台达2136家,环比上涨5.32%。数量的急速增长也加剧了同质化竞争,在P2P网贷市场持续走高、新平台蜂拥而出的大氛围下,以特点打造优势,以优势赢得规模化市场,正变成一种新常态。例如,人人贷以品牌优势跨入百亿元行列,拍拍贷以纯线上信贷的模式招揽数百万用户,中联投融以专注产业集群的特色金融上演奇迹。未来不能做好垂直细分的P2P平台,恐难在接下来的洗牌大战中脱颖而出。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