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以高频交易获暴利 又有“伊世顿”被查

2015年11月25日 07:4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证券时报记者 李哲

  以680万元本金在期指市场上狂捞20亿元的伊世顿公司被查一事曝光后,引起市场的关注。据了解,在中国期指市场上拥有类似高超赚钱手段的公司并不只伊世顿一家,有数家类似公司还不为外界所知,而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已经展开。

  “事实上,在期货交易所层面全面暂停了市场内程序化高频交易。”一位接近期货交易所的人士透露,“伊世顿”事件给国内期货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远没有消散,后续效应才刚开始。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有2家~3家类似“伊世顿”的操作手法的程序化高频交易公司已经进入相关部门调查视线。与伊世顿相似的是,这些公司实际负责人已经远遁海外。不过,与伊世顿不同的是,这些公司还没将巨额获利通过“地下钱庄”转出境外。

  在伊世顿一案中,伊世顿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自动批量下单、快速下单,申报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最新价格,实现包括自买自卖在内的大量交易,平均下单速度达每0.03秒一笔,一秒内最多下单达31笔。据统计,仅6月初至7月初,该公司账户组净盈利就达5亿余元。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程序化高频交易的这种特性,而成为掠夺财富的最佳工具。伊世顿一案,该5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加上借来的360万元人民币,其原始投入资金规模充其量也就约合680万元,最终获取20多亿元,翻了300倍。但这种掠夺的特性决定了其只能游走在法律边缘,尽管能带来巨大利益,一不留神就会触犯法律。

  不过,上述人士强调,市场各方仍在密切关注伊世顿一案的后续审判情况,这将直接关系到类似相关案件的调查工作。因为伊世顿案件的破获,在国内高频交易这一领域开了先河,而且证监会高频交易相关法规在11月份才开始施行。尽管伊世顿案件的具体定罪方向仍不太清晰,但是资金非法跨境转移的罪名已经坐实。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所层面的大数据监察技术作为一张王牌,正在担当越来越重要的案件挖掘作用,而监察的重点是那些客户权益在100万元以上大型账户。接近监管层的人士也透露,已根据交易所的数据掌握了一些线索,希望能够查出大案。

  上述大数据系统,现在已经具有交易监察、市场回放、查询汇总、交易分析等功能,不仅能识别异常交易,还可以解决搜索关联账户的难题。通过对全市场交易数据的分析,可以直接定位“交易行为异常”账户。

  随着期市事实上全面暂停了市场内的程序化高频交易,市场监控焦点开始放在日常交易产生的自成交、频繁报撤单、对敲等异常交易行为上。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