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敬伟:对外汇储备要看多寡更要看结构是否优化

2015年12月09日 09:5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中国人民银行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再次出现大幅缩水,从10月份的35255.07亿美元下降至34382.84亿美元,减少了872.23亿美元。

  多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但人民币非国际货币,外汇储备太高也是为他人做嫁衣,甚至会成为负担。这是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后,舆论场一直在讨论却解决不了的尴尬命题:高企的外汇储备为何难以反哺民生和作为制衡美国的工具。

  在全球经济“新平庸”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外汇储备有了新变化。自2014年9月份以来,过去多年一路走高的外汇储备突然掉头直下,不断下降。特别是自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逐月“缩水”,直至10月份结束“五连降”。

  外汇储备,多有多的烦恼,少有少的隐忧。但中国外储“缩水”有其客观原因,对此不必过于担心。

  我国外储积累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也是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收获。但那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故事”——中国制造业的“盛景”,包括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强国,不过是低端、低附加值、劳动力价格低廉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积累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制造”的血汗线。而且,由于这一“储备”无法变成真金白银,成为社会民生的福祉,反而成了危机时代美国实施多轮量化宽松(QE)的牺牲品。

  中国高企的外汇储备成为诱发中美、中欧贸易争端的原因。尤其是中美贸易,长期以来聚焦于人民币汇率和对华贸易逆差上。这两大焦点问题的表现形式,也直接体现在外汇储备上。

  而且,中国外汇储备大部分购买美国国债。这意味着在国际贸易的生态链条上,美元和美国创造处于高高在上的生物链顶端。它用资本和创意的指挥棒,就能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积累的外汇储备为美所用,而中国对此办法不多,只能接受。正因为如此,国家贸易不平衡和外汇储备太多,也成为中国的负担。

  外汇储备“缩水”未必完全是坏事。外汇储备不在于多寡,而在于经济运行的平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当然也包括贸易质和量的平衡。

  全球经济“新平庸”,市场需求减少,全球贸易疲弱,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的主要“吞吐”者,中国进出口量均大幅减少。据12月8日海关总署数据,按照美元计算,中国11月出口同比下降6.8%,连续5个月下滑,差于预期的下降5%;进口同比下降8.7%,大幅好于预期的两位数跌幅。

  外汇储备适当减少,客观上可舒缓主要伙伴对华贸易争端的压力,也可倒逼中国完善内需市场,培养新的经济引擎。这也给中国经济新常态提供了调结构的契机。

  去年以来政策面启动的一揽子改革,以及今年服务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过半,凸显刺激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内需市场的主动力,以及以资本和产能拓展的外贸新路,改变了中国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力的贸易格局。此外,“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商消费,也成为全球关切的中国新模式。

  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速度,也使资本市场加速融入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因此要关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随市场而动的变化。毕竟,人民币“入篮”,央行必须按照市场原则,多频度地调整人民币短期汇率政策。由此也可以看出,汇率因素导致的外汇储备缩水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总体上讲,相比外汇储备缩水的眼前利益,人民币“入篮”才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缩水”。不过,无论是外部市场的倒逼还是国内市场的主动调整,外汇储备缩水的速度和频率必须要风险可控。如果资本外流导致M2增长放缓,亦可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释放流动性。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