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募基金资产达到8.4万亿 12月避险资金激增超万亿

2016年01月13日 07:25 来源:一财网 参与互动 

  2016年1月12日晚间,基金业协会公布了截至2015年12月底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基金业协会的这份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公募基金资产合计约8.4万亿元,去年12月当月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较上月增加了11931.32亿元,增幅高达16.6%。

  统计显示,去年12月的行情再次让刚刚走出避险情绪的投资者重拾对固收及货币类基金的偏好,同时在货币型基金的帮助下公募资产突破8万亿大关。

  权益类偏好下降

  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股票型基金587只,比去年11月末增加10只;股票型基金的份额是5988.13亿份,比去年11月末减少了1569.05亿份,缩减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股票型基金的净值是7657.13亿元,较11月末的净值增加76.65亿元,几乎保持前值。

  混合型基金方面,去年年末共有1184只混合型基金,比2015年11月末增加了44只;混合型基金的份额是17948.31亿份,比上个月增加217.22亿份,增幅约为1.23%。去年11月末混合型基金的净值是21529.41亿元,12月单月增加了757.84亿元,增幅约是3.52%。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收于3539.18点,月涨幅为2.72%,今年以来涨幅为9.41%。同期中小板指上涨幅度分别为2.83%和53.70%,创业板指上涨幅度分别为1.55%和84.41%。

  上月公募基金表现较为平稳,据不完全统计,逾九成偏股型基金的月收益为正,主动股票型基金以6.18%的平均月收益位列第一。

  可以看到,不论是股票型基金还是混合型基金净值变化并不明显,但股票型基金份额下降幅度超过25%说明投资者对股基赎回较多,而混合型基金并没有该情况出现,显示出混合型基金灵活仓位的优越性。

  而本报记者也统计发现,权益类基金资产占总规模的比例从去年11月末的40.4%下降到去年年底的35.7%,显示投资者对权益类产品的偏好有所降低。

  Wind统计显示,上个月公募发行基金数量是113只,环比增加约14%。到了年底,基金公司也进入到了冲规模的阶段。

  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0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5家,内资公司5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9家,保险资管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8.4万亿元。

  避险资金激增超万亿

  在11月缩水后,货币型基金在去年12月大幅增加,当月增加份额9617.98亿份,增加幅度约为27.7%,货币型基金净值也从去年11月末的34825.56亿元增加至44443.36亿元,增幅约为27.6%。

  公募资产在12月的大增便是来自于货币型基金规模的大幅激增。12月股市波动性较大,投资者避险情绪较重,货币型基金与保本基金成了香饽饽。

  新发基金的数据便是佐证。上月新基金首募规模前十中有八只是货币型和保本型基金,其中首募规模最大的是新疆前海联合海盈货币B,达到134亿元,而完成募集只花了1天时间,可见货币型基金的火爆。

  伴随着货币型基金的“受宠”,货币型基金的规模占到总规模的比例也超过了5成达到53%,恢复了8月、9月以及10月末的数值水平——截至这三个月末货币型基金规模占到公募总资产的规模比例都超过了5成,而11月则低于了5成。

  本报记者注意到,与货币型基金一样受宠的还有保本型基金,保本型基金的首募规模也大多在30亿以上。进入到2016年1月,保本基金一样大受欢迎,譬如华南某基金公司的保本基金在一天内便售罄,单日认购规模约为45亿元,创下三年多来保本基金发行首日募集规模的新纪录。

  而在去年12月实现规模与净值双增的还有债券型基金和QDII基金。前者规模较上月增加1239.18亿元,增幅是21.6%;后者规模较前月增加幅度则约为9.43%。

  不论是货基、债基的规模与份额的双双激增表明,在刚刚过去一个月,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再次加重。如果将货币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规模统计为避险类资金,去年12月单月避险类基金增加了10856.98亿元。

  而这种避险情绪在今年更为浓重。2016年首周的凶险走势也出乎人意外。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坦言,尽管对2016年市场的复杂性、困难性有一定的预期,但还是没有想到有如此剧烈的调整,这更为今年的投资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