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受害学生不少 疯狂的校园贷风控由谁把关?

2016年04月11日 13:28 来源:新民网 参与互动 

  【新民晚报·新民网】疯狂的信用贷款,以借款人了断生命的方式终结。近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校生因无力偿还网络贷款跳楼自杀的消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名学生以自己和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数十万元,用于赌球。一个缺乏约束和自制力的男孩,在深入校园的网络借贷中走向毁灭。

  受害学生不少

  校园贷乱象中,受害的学生并不少见。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大四学生小余,用19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在各网络平台借贷约70万元,之后失去联系。

  “学校现在的小广告少了些,大都贴在厕所等比较隐蔽的位置。”一位泉州师范学院学生透露,过去每到周末,不少校园贷公司人员都会在校内摆摊做活动、发传单。现在活动少了,发传单的人也少了。不过,不少校园贷代理会在学生的QQ群、微信群中发小广告。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形成《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为弥补资金短缺,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大学生金融服务成了近年来P2P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

  从目前情况来看,上海各个高校还未出现因校园贷引发的严重个人伤害事件。不过,上海高校众多,部分不合规的机构无孔不入,如何防范校园贷,可能引发的风险是校方、家长和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网贷乱象丛生

  消费观念转变、“剁手党”越来越多,“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确实满足了部分大学生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

  “0担保、0首付”“首次500内免息、最高3000提现”……校园网贷平台用这样的字眼,吸引学生群体的注意。大学生往往只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学信网数据、联系人信息,便可轻松注册。

  信用消费出现以后,大学生曾是银行信用卡业务对象,但当学生消费缺乏自制力、消费过多拖累家庭支出、还款困难时,校园信用卡受到了质疑。

  银监会在2009年下发文件,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实际操作中,银行大多已停止对学生发放信用卡。

  不过,大学生信用消费的需求是存在的。近年来,一些新兴的、非银行金融服务机构涌入校园。早前,银行信用卡面临的问题,在这些金融服务上同样存在,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风控能力弱、贷款门槛低而授信额度高。

  从表面上看,部分网贷平台放贷利率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在法律上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但这些平台在约定利息外,还会以罚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高于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

  过度金融服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校园贷并非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有安全性、稳健性的金融产品,而是民间借贷进入校园,亟待监管。

  学生在校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期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把未来工作收入透支支付学费的学生,应该通过正规渠道。“学校里都有助学金和奖学金,有很好的管理体系。应该通过这些渠道申请资金。”

  孙立坚分析,“学校里的助学贷款,在国家正规监管环境下,学校配合国家金融部门,提供真实学习需要资金。民间借贷在校园没有走正规渠道,他们利用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新事物的追求,刺激学生购买游戏软件和奢侈品的冲动。”

  “学生没有走向社会,对金融风险认知不足,防范意识浅薄,更没有偿还能力。一旦资金链断裂,还贷就落到完全不知情家长的身上。不仅扰乱学生的学习,也打乱了家长的工作和生活。”孙立坚认为,校园贷是一种过度的金融服务,尤其是那些强行推销产品,恶意销售的,要坚决打击,加大惩罚力度。(新民晚报记者 钟喆)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