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盗刷产业链猖獗暴露金融安全漏洞

2016年04月13日 08: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近日,央视播出“揭秘银行卡盗刷黑色产业链”调查报道,曝光目前银行卡盗刷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庞大、分工明确的地下产业链,不法分子通过改装POS机、发钓鱼链接及黑客WIFI盗取银行卡信息,将信息批量卖出,通过木马程序拦截银行卡验证码。网民表示,打击银行卡盗刷应从源头上加强防范,通过升级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反盗刷”行动。同时,监管层面则应尽快完善立法,厘清用户信息保密的相关责任,加大对犯罪分子惩处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反盗刷”技术有待升级

  央视调查报道播出后,许多网民表示,自己或身边人就曾遭遇银行卡被盗刷。网民“糖糖”表示,之前有过银行卡盗刷经历,去立案也是相互扯皮,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案件。网民“达卡”也表示,在银行卡被盗刷后来回奔走于银行、公安局、第三方支付等各机构,不仅耗时长,维权成本也高。

  有分析人士指出,银行卡盗刷黑色产业链是犯罪行为更趋恶劣的一次升级,背后隐藏的是一连串的盗刷卡犯罪技术的升级。

  网民“刘雪松”表示,整个打击防范手段,明显滞后于犯罪手段的升级速度。虽然一旦出现案情,银行很配合、警方很积极,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终究处于被动状态,技术防范手段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难免引发法律纠纷,用户难免在防不胜防的盗刷卡犯罪面前遭受损失。

  不少网民呼吁,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不能一味地追求便捷而勿视安全性,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范银行卡盗刷。

  网民“郭敬波”认为,与用户相比,银行作为专业机构负有更高的“保密义务”,应当通过技术投资和硬件改造来加强风险防范,及时更新银行卡的加密技术,确保持卡人的存款安全。

  需加强立法监管和追责

  除技术升级外,许多网民表示,银行卡盗刷受害者索赔无望也是一大问题,这也暴露了权责界限不清、法律法规缺失、监管追责不力等多方面问题。

  有网民指出,当前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监管需求,监管部门应根据新的现实情况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针对银行卡盗刷问题,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规范管理。同时,还应加大对金融犯罪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真正在法律制度上给犯罪分子以威慑力。

  网民“刘雪松”指出,银行卡信息在网络上的隐秘交易,也为监管部门打开了一个监管与治理的口子。整个监管和治理工作,必须将包括网络监管部门、法律仲裁部门在内的机构纳入联动,才能在防不胜防的犯罪活动中占据主动。(记者 廖冰清 整理)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