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暴雨天里,如何保险降低财产损失?

2016年07月11日 10:29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 

金陵晚报记者 段仁虎 摄

  □实习生 邱佳炜

  金陵晚报记者 曹德伟

  7月以来,南京全市普降暴雨,多个地区的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车辆、房屋损失惨重。然而,“暴力梅”尚未结束,气象台再次发布台风预警,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今日或将登陆江苏,预计南京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雨量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暴雨来袭,如何保险降低个人、家庭财产损失?记者就此咨询了保险理赔专家。

  一夜大雨:车库变“水库”

  “我走到车库的时候都傻眼了,车子整个泡在水里,根本弄不出来。”日前,家住铁心桥蓝岸尚城的张先生向记者抱怨。据了解,6日晚的特大暴雨,将张先生所在小区的地下车库全部淹没,130多辆汽车困在其中,损失惨重。张先生告诉记者,除了自己之外,小区里整个6幢居民都遭遇了此种困境,“我一个朋友的车,甚至刚提回来,还没上牌照,也完全报废,你说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

  7月以来,暴雨袭城,大半个南京城被淹,像张先生这种汽车“泡水”的案例并不少,截止到7日下午,人保财险南京分公司就已经接到了4160起车险理赔案件,平安产险1675起,太平洋财险江苏分公司也受理报案1000余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范围内,近7000辆车受损。

  涉水险:专保“水浸车”

  类似张先生遇到的这种状况,记者咨询了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据介绍,根据车损险条款,对于因为车库进水造成的车辆淹没、或是因为大雨冲刷导致树木石头掉落砸伤车辆,都适用于车损险进行赔偿。“像张先生这样的情况,车厢内水淹超过仪表台了,车子即使后期维修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个人生命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我们建议张先生采用推定全损方式处理,即按照实际价值(出险时的新车购置价扣除折旧)金额协商确定损失进行赔偿,受损车辆由保险公司收回。”

  然而,暴雨天气里,有些车辆则是因为行驶途中涉水,对于涉水造成的发动机损失,普通车损险无法理赔,只有通过购买“涉水险”,保险公司才会对受保车辆涉水导致的损失,包括发动机的损失,进行全额赔付。人保财险南京分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如果车子在水中熄火,千万不要强行二次启动,否则就算车主已经购买了涉水险,保险公司也是不赔的,因为属于人为因素。

  家财险:保费低廉降低损失

  “暴雨季节很容易发生一些房屋倒塌的事件,如果是家庭房屋,要看是否已经投保了家庭财产险。如果日常已有防范的保险机制,则可以顺利申请到理赔金。”

  这些天的大雨,地势低矮的住宅可谓苦不堪言,因为排水系统跟不上,“水漫金山”从而导致家中被水倒灌,家具、电器被水淹,家住板桥老街的居民们就体验了一遭。而这样的情况,保费相对低廉的家财险就能提供有效、及时的经济赔偿。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家财险相对低廉,少则几元,多则上百元,即可保障包括房屋、房屋装修等附属设备以及室内财产,如普通家用电器、便携式家用电器等家庭财产。

  以中国人保推出的家庭财产综合险为例,自由定制只需1.78元保费,即可保障5000元的房屋及附属设施;而经济型也只需144元,即可保障室内装潢、盗抢、第三者责任等在内的多重险情。举例而言,若在台风大雨天气时,家中阳台上的花盆不小心砸到了路人,家财险中含有的“第三者责任险”则可以为此进行经济赔偿。

  而无论是何种财险,业内人士表示,一旦出险,投保人应该立即拨打保险公司服务电话,告知受损情况,同时,自己拍摄受损照片,以作备案。保险专家表示,由于保险公司的条款各不相同,投保人一定要向保险公司咨询好之后再进行购买。

  ■新闻延伸

  巨灾保险:建立新的保险制度

  由于近年来频频发生自然灾害,巨灾保险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保险行业重视。巨灾保险,是指对因发生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通过巨灾保险制度,可以分散风险。今年5月,保监会、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

  记者了解,从7月1日起,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在多地开售居民住宅地震保险。例如,在刚刚过去的“阜宁龙卷风”灾害中,平安产险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通过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利用“电话直赔”等线上理赔服务举措,事故发生后仅40分钟即完成一笔车险理赔。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保险行业主要工作是推动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在以后还将致力于推进覆盖洪水、台风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巨灾保险制度建设,以此实现巨灾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