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人士称债市去杠杆仍可控

2016年12月16日 15: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在多重利空作用下,15日债券市场出现由恐慌性抛售引发的大跌。作为对冲工具,国债期货5年和10年期品种主力合约一度跌停。金融机构交易员表示,市场悲观情绪有待平复,债市去杠杆整体仍可控,但需要提防风险向其他市场扩散。

  调整超预期

  14日晚间,市场出现两家券商债券业务巨亏或违约、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市场基金“爆仓”的传闻。尽管涉事机构予以澄清,但市场情绪仍受到影响,同时叠加美联储加息的利空消息,15日债券市场抛盘如雨。国债期货盘中首次出现跌停,5年和10年期品种主力合约早盘跌幅分别触及1.20%和2.00%的跌停板水平,收盘时跌幅仍高达1.16%和1.81%。

  业内人士表示,15日国债期货大跌的原因包括现货市场恐慌性集中抛售、套保盘压力和投机盘压力。

  有私募机构此前虽已做空,但未料到市场的调整幅度会如此之大,未能将空单保留至今,15日仍未躲过债市大跌。上海某私募固定收益的投资经理李晶(化名)表示,一个月前就看空债市,建了不少国债期货的空单,在此后债市的下行中“笑逐颜开”。不过,基于对债市估值阶段性调整基本到位的判断,李晶14日将国债期货的空单平仓,结果15日挨了债市大跌的一记“闷棍”,其持有的现券头寸暴露在风险之中。

  市场信心受挫

  上海某券商资管固定收益负责人分析,隔夜美联储宣布加息对市场的短期负面影响相当有限。债市大跌更多是因为在近期本已风声鹤唳的市场背景下,相关丑闻传言打击信心,同时资金面悲观情绪加剧,引发恐慌性集中抛售和踩踏效应。

  该负责人表示,市场传出有券商债券业务巨亏或违约、有货币市场基金“爆仓”的消息后,尽管涉事机构予以澄清,但对于市场信心的伤害仍很大。市场大跌中,如果出现“耍赖式”违约以及私刻公章事件,将直接破坏市场诚信和规则。目前债券二级市场交易大量采用“中介点成交”方式,许多交易仅通过在线聊天工具或口头协议即达成,这完全是行业默认的交易规则。交易者根本没有时间或必要去审查交易对手资金是否充足、交易文件上盖的是不是私刻的公章。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基金、私募等金融机构获悉,此前“资产荒”带来资金堆积效应,银行、保险等机构委外资金大规模涌入债券市场,不仅推高债市整体交易杠杆,也加剧了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激进投资心态。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绷,多家大型机构因临近年末而大规模赎回委外资产,被委托机构出现集中大量抛售现券的情况。

  有交易员表示,市场悲观情绪有待平复。由于部分公募基金、私募机构、券商均面临较大赎回压力,需要提防债市风险向其他市场扩散。

  去杠杆仍可控

  对于最近几个月管理部门针对债市的去杠杆,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债市的去杠杆与去年年中A股的去杠杆不具有可比性,整体仍然可控。

  李晶表示,过高的杠杆和畸形的债券估值是此次债市大幅度调整的根本原因,近期持续的“钱紧”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估值而言,在经历了如此剧烈的调整之后,许多债券品种已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逻辑上不应再出现大跌。

  来自公募债券基金的观点也认为,债市经过近期的剧烈调整之后,下一步继续急跌的可能性不大。海富通债券基金经理何谦表示,资金面对债市的冲击大概率已告一段落。虽然目前债市的弱势调整可能延续到明年一季度,但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回暖,迎来转机。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15日债市的大跌从释放市场悲观情绪、警示机构资金头寸调配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记者 王辉 李良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