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双创债”试点征求意见 这两点表述很有深意

2017年05月03日 14:48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3日电(罗琨)近期,证监会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创新创业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双创债”)可以设置转股条款,并鼓励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政策支持,将创新创业债纳入地方金融财税支持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发行“双创债”将有效拓宽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融资渠道,不过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防范“双创债”信用风险也是众多机构投资者担心的问题。

资料图。 蔡红文 摄

  拓宽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融资渠道

  安信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诸海滨认为,发行“双创债”为新三板创新创业企业通过参与债券市场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发行“双创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费用,同时避免估值较低的公司股权稀释过快,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更适合新三板企业。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分析,征求意见稿中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注册在双创园区的企业可以发“双创债”,也就是地域属性划分;二是新三板中创新层的公司可以发“双创债”,言外之意是基础层的公司不能发。“这个是很有深意的。”张驰进一步解释道,这是新三板分层以后第一次出现真正的差异化管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个征求意见稿对新三板创新层无疑是利好,不仅明确了创新层公司就是双创类企业,还明确了创新层公司以后融资不仅可以靠股权,还可以靠债权,打破了以往新三板企业以定向增发为主的融资局面。”

  中国新三板企业家联盟秘书长王利松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证监会出台的“双创债”征求意见稿是监管层对新三板创新层公司的鼓励,有利于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张驰同时预计,为了保证“双创债”的利率不会太高,后期政策或有倾斜。

  从目前来看,成功发行“双创债”的新三板企业数量仍然非常少,已经发行“双创债”的新三板企业有普滤得、方林科技、金宏气体、德品医疗、传视影视、广厦网络、胄天科技等,票面利率在6.5%-8%之间。

  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也从多方了解到,出于各种原因,部分企业目前仍对“双创债”持观望态度。

  已挂牌的新三板企业珠海威丝曼董事会秘书林振栋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表示,威丝曼具备发行“双创债”的资格,但是考虑到发行规模、审批流程、时间等因素,到目前为止威丝曼还没有发行“双创债”,而是采取了分轮定增的融资方式。至于未来是否会发行“双创债”,林振栋表示,如果时机成熟,公司可能会考虑。

  “双创债”信用风险仍不容小觑

  在当前城投债利率已然高企的市场下,“双创债”能否夺得一席之地?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来看,“双创债”的信用风险仍不容小觑。

  鹏元资信高级研究员袁荃荃指出,“双创债”的概念此前就一直很火,但没有取得大的发展。此番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转股条款,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吸引力大为提高。“我认为双创债大有可为,目前的担忧主要是集中在公司本身质地上,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好的创新创业公司。”

  此前“双创债”成功发行的案例并不多,袁荃荃认为究其原因在于许多双创公司规模普遍较小,信用级别较低,也缺乏好的资产用以抵质押担保增信。

  此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将证券公司承销创新创业公司债的情况,作为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社会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鼓励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政策支持,将创新创业债纳入地方金融财税支持体系。

  在袁荃荃看来,落实这两点将是破解“双创债”发展迟缓窘况的关键。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也指出,双创企业融资难是因为传统的融资方式中,信用利差和流动性利差过大,对应的是信用风险和退出机制的问题,相信“双创债”的制度设计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出于监管评价的考虑,券商有动力去帮发行人寻求可行的增信方案,比如说服其所在的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做增信;同时,地方政府再配套一些实质性支持政策,比如给予发行规模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补贴或给予票面利率一定比例的利息补贴。这样一来,偿债来源问题就基本上得以解决,项目也就水到渠成了。”袁荃荃称。(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