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警租房与扒手为邻 假装打牌混熟侦查作案手段

2013年08月29日 15:06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民警租房与扒手为邻假装打牌混熟侦查作案手段
厦门本月车扒案件排行
抓获扒手现场。

  昨日,公共交通公安分局还发布了8月份以来,全市(厦门市-编者注)最新的车扒警情,并列出5条公交线路扒窃案件高发排行榜。

  统计显示,女性仍是公交车扒手的重点下手对象。8月份全市的车扒受害人中,男性占30%左右,女性占70%左右。

  这伙扒手,来自不同地区,混迹厦门多条公交车线路,作案还搞“攀比”,一天就偷11部手机。警方调取监控,连日跟踪,甚至租房子与扒手为邻,民警最终将这伙扒手一锅端,全市当月车扒警情就比上个月下降了23%。日前这伙扒手被批捕。昨日,公共交通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反扒民警姜海鹰,讲述了这段“与扒手为邻”的故事。

  作案

  三人互打掩护 公交车上行窃

  7月2日,厦大一名女生报警称,她的手机在乘坐22路公交车时,被小偷扒走,公共交通分局介入调查。姜海鹰等反扒民警调取公交车监控,发现偷女生手机的是3名嫌疑男子,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3个人协同作案,一人遮挡视线,一人下手,另外一人转移手机。

  截下监控画面,民警侦查比对发现,这伙嫌疑人暂住在马垅一处出租楼的6层公寓内。“窝点找到,人也不难抓,不过抓扒手,一定要人赃并获。”反扒民警姜海鹰告诉记者。

  侦破

  民警与扒手为邻 掌握破案线索

  说来也巧,嫌疑人出租房对面,刚好有一间空房。为了侦查方便,民警就将空房租下来,与扒手窝点为邻。每天房门大开,在屋子里面打牌。“两个房门,距离不到5米,一边打牌一边侦查,不容易引起注意。”姜海鹰说。

  观察第一天发现,这3个嫌疑人早出晚归,出现的时间都不一样。第二天,侦查民警听到,这伙嫌疑人频繁打电话,似乎在谈一些手机买卖的事情。“看来,是有‘收获’,要销赃了。”民警分析。

  第三天,三名嫌疑人没有出门。时机成熟,民警展开抓捕,将朱某、王某、刘某等嫌疑人抓获,在出租房内缴获13部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赃物。

  调查

  都是老扒 作案还攀比

  经审讯,朱某和王某都是老扒,两个都是四川人,刘某是江西人,也是老扒。其中,朱某和刘某是“牢友”,出了牢房后,成了搭档结伙作案。

  “这伙扒手,来自不同地方,代表着不同地方的扒手,他们会相互攀比,偷得少的人,会觉得技不如人,最多作案,一天偷了11部手机。”姜海鹰介绍说。

  日前,朱某等嫌疑人已经被批捕,案件还在调查审理中。

  【提醒】

  夏天坐公交

  小心穿长袖的人

  昨日,湖里派出所民警杨光揭秘扒手的三种武器,提醒大家注意。杨光介绍说,平时大家在挤公交车时,扒手将镊子藏在袖子里,趁着人多拥挤,就能偷走乘客口袋里钱包和纸币。一元钱的纸币,用两根手指夹住,露出一半,假装要投币,其实,纸币的另一半夹着锋利的小刀片,握在手心里,很难被人察觉,这也是扒手惯用的手法。女性出门时习惯带着包,扒手利用磨尖的螺丝刀,可以钩住女性挎包的拉链,稍微一用力,就能把拉链拉开,再偷包里财物。民警提醒说,这三种武器虽然犀利,但夏天携带起来不方便,扒手一般将它们藏在袖子里。夏天大家几乎都穿短袖,如果坐公交车时遇到穿长袖的人就要注意。

  【反扒故事】

  扒手体味太重

  “猎物”都被熏走

  有扒手,钱没偷到,把人家一挎包的口红、化妆品弄得掉一地;有扒手,因为体味太重,把乘客熏走没得手,还被抓。昨日,从事反扒27年的姜海鹰对厦门扒手“大起底”。

  姜海鹰介绍说,扒窃也是一个“技术活”,技术有分等级。在厦门扒手界,厦门本地扒手技术最高,基本上是徒手的。他之前抓过一名石姓嫌疑人,在公交车上,石某一手拍了乘客胸前的口袋,就把一颗扣子打开了。不过他们动作再隐蔽,也逃不过姜海鹰和他同事们的眼睛。

  姜海鹰说,之前曾遇到一些西北籍扒手,身上有一股体味,上了车,还没靠近乘客,人家闻到难闻的体味,躲得远远的。有一次,一个这样的扒手,什么都没偷到,还被发现。姜海鹰说,他们有时候抓获这类扒手,还真需要凭借这种“体味特征”。

  这两年来,姜海鹰终于可以“清闲”了一些——从2011年开始,厦门警方成立专业反扒队伍,用刑侦力量打击扒窃团伙,警情从原来每天四五十起,下降到了现在的个位数。“不像办大案的刑警,我们都是抓一些小偷小摸,但一部手机、一个钱包,这些跟市民息息相关。”姜海鹰说。(记者 吴俊鸿 程午鹏 实习生 肖江波 通讯员 邱静 洪美月 徐莉华)

【编辑:杜雯雯】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