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夫妻持大企业人力部门通讯录 骗5名大学生20万

2013年11月01日 15:30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核心提示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大企业云集,也是大学毕业生向往的地方。

  沈阳一对夫妻拿着一张这些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员通讯录,就赢得了5名大学毕业生的信任,他们甘愿拿出近20万元中介费来让这对夫妻帮助找工作。最后钱花了,事儿却没办成。直至案发,这些学生才恍然大悟,这个“能人”以前曾犯过诈骗罪,现在自己都没有正式工作。10月31日记者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获悉,该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这对夫妻有期徒刑五年和缓刑。

  一张通讯录引学生入套

  张某曾在开发区一家企业打工,利用工作的便利,他认识了开发区内一些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工作人员。他还有一张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通讯录,这竟成为了他日后行骗的工具。

  赵某和苏某都是辽宁某职业学院的学生,2010年认识了张某。二人试着找到张某谈帮找工作的事,张某满口应承下来。张某夸下海口,开发区内的各大国企人力资源部长都是他的朋友,平时联系很多。张某还不经意间拿出一张表,这张表上大约有10多家沈阳各大国企名称及联系人的电话。

  赵某和苏某就更相信张某了。二人选择进表上的一家大企业,张某表示进这家企业需要花三万元。但进这些企业都要本科学历,所以还得再花3万元买本科毕业证。2010年9月9日,二人在张某家中与其签订帮找工作协议,并将10万元钱交给了张某。

  大学本科文凭是买来的

  张某收钱后也确实开始卖力气。张某找到一名老师,说要给他朋友孩子办工作,求帮办个本科毕业证。这名老师说:“我能办的证是函授的或者远程的毕业证,在国家教委不承认,进国有工厂可能不行。”

  张某说是毕业证就行。结果张某花23000元买来两个本科毕业证。事后张某知道这两个毕业证是中国某经济学院的,那个学院是在网上找的,一个交钱就给毕业证的学校。

  后来又先后有3名学生慕名找到张某求帮找工作。当时交钱时,张某妻子在旁说,张某有很多人脉,一定能帮你们联系成。夫妻俩一唱一和,蒙蔽了这些学生的双眼。这5名学生共交款19.7万元。

  “能人”找工作四处碰壁

  张某对学生吹嘘人脉很广,实际上他是临时抱佛脚。张某找到过去的一个朋友,提出有一个亲属要找工作,能不能帮忙。对方一口就回绝了,以后再打电话都没有接。

  张某开始有病乱投医,四处打电话求人。终于有一家企业同意让学生来面试,不过应聘的工作只是当一名工人。这名学生干了没多长时间就不干了。

  有一名女学生求职意向是一家大型国企。张某收了钱才知道,对方企业暂时不招女工,如果非要进人的话,得集团一把手同意,其他人都不行。在这种情况下,张某仍对这名学生说,再等等,马上就能办成。

  钱花了不办事被判刑

  尽管经过了一番折腾,但张某却没把一个学生送进国企。办不成事可他从来不提退钱的事,而是以种种理由推拖。甚至有学生搬到他家住,催着要钱,他也拖着不给。张某就一句话,事儿虽还没办成,但钱已经花了,所以钱还不上了。学生们只好报案。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本身不具备安排他人工作的能力,在妻子李某的帮助下,编造谎言,让被害人产生信任,骗取被害人钱财后,被害人追要时拒不返还,直至法庭审判时仍不能返还,张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15万元。张某妻子退还了被害人部分经济损失,作为从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编辑:柳龙龙】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