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代表谈哄抢事件:民众有侥幸心理 要打破法不责众

2014年03月13日 09:0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于世平,2007年调至天津市人民检察院任职检察长,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1984年至2007年1月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一边是生命告急,亟待救援;一边是快马加鞭,哄抢货物。一边是最牛天桥,气派豪华;一边是百姓无奈,望桥兴叹。

  这些社会事件,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代表看来,反映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

  于世平称,宪法法律至高无上,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树立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整治哄抢打破法不责众

  今年1月4日,甘肃省兰州市。一辆满载橘子的大货车发生侧翻,一车橘子几乎全部散落在高速公路上。6万多斤的橘子遭村民聚众哄抢,尽管民警现场一度“拔枪止抢”,但货主最后仅剩下2000多斤橘子。

  “哄抢事件的发生,背后其实是一种不自觉。”于世平称,人们往往会认为法不责众,抱有侥幸的心理。橘子的所有权非常明确,众人一抢了之,已超越道德界限。

  于世平认为,整治哄抢并非无法可依,要打破法不责众的习惯心理。法律是保护全体人民利益最有力的武器,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维护。建设法治国家,不仅要求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还要求全民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努力让守法成为全民的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

  “应该看到,现在仍有部分人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违反法律、破坏法律、规避法律。”于世平认为,我国已经在实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法律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公民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但是仍有一些人虽然懂得法律知识,却缺乏法律意识。

  这就直接造成一部分有法律知识的人没有法律意识,结果是规避法律逃避法律制裁,如此就更为可怕。而有法律意识的人,虽然没有法律知识,其结果却是尊重法律、敬畏法律。

  他认为,下一步在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上,应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促使人们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学法、守法的需求,自觉捍卫法律尊严,自觉依法办事。”

  治乱象行政执法不能缺

  继北京最牛别墅之后,陕西省西安市某小区近日又现最牛“天桥”。一小区业主同时购买了相邻两栋高层住宅的相同楼层,并在这两户住宅之间,修了一个空中走廊。

  于世平认为,“最牛天桥”仅一己之便却给小区居民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同时也曝出当地监管部门的缺位。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普遍存在,一些执法者严重失职,有时乱执法,有时不执法,让法律成了一纸空文,严重损害了法律权威,最终则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于世平还注意到,社会上很多违法现象,比如假冒伪劣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实际上都与行政执法缺位有关。

  “法律已经具备,但是有些人就是不按照法律去执行,多数情况罚款了事。让已经制定出来的法律得到坚决有效的实施,保证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是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于世平称,法律是规范,是标准,是尺度,无论春夏秋冬,都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刻度,不能随意“热胀冷缩”。

  强化监督问责有法不依

  违章建筑盖到楼顶、楼之间私搭天桥,于世平认为,实践中的这些问题,往往只对违建者进行处理,但对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很少问责。

  “执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就容易出现种种问题。这不仅破坏法律的权威,也损害执法机关的形象。”于世平认为,要解决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违法现象,强化对执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十分必要。要依照法律,把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

  于世平进一步解释说,这个监督,有领导监督、人大监督,有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还有检察机关监督。

  “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工作,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努力解决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钓鱼执法等问题,维护法律的尊严。”他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新提法。”于世平说,原来的管理更多地是强调上对下的我管你服,现在的治理突出的是政府、社会、基层和公民多个主体齐抓共管,政府变管理为服务。建设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有依据、有规则、有制度。这就需要国家加快立法,使社会治理科学有序、可持续地向前推进。

  如何完善立法?于世平阐释说,在原有的领域,对原有法律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在新的领域,法律的空白带还很多,应抓紧及时立法,在这方面尤其应加重笔墨,浓墨重彩。

  于世平认为,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在改革中,法治改革应先行。这样,才能让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从而保障其他领域改革有序实施。记者王斗斗 摄影/本报记者 王建军

【编辑:王永吉】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