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公开信息要依法行事

2014年07月16日 13:3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数月之前,“2000万开房数据”事件让舆论哗然,然而据媒体披露,在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多个开房数据查询网站又死灰复燃。只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个人数年间的开房信息竟赫然在目。让人担忧的是,对此类网站并非人人喊打,而是在群众意见中拥有相当市场。有人认为,平民百姓不是公众人物,不必讲究隐私。有人则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没做亏心事就不怕信息曝光;若真做了亏心事,被曝光就是活该。还有的人充满好奇心,就想查查别人的开房记录……

  传统熟人社会里讲究知根知底,邻里之间,祖宗三代的故事往往都烂熟于心。在传统社会里,打听、传播、议论别人的私事并不会受到舆论道德的谴责,更遑论法律制裁。它甚至获得舆论的支持,因为在法治缺失的传统社会中,这种舆论生态能给社会成员施加普遍的道德压力,进而维持社会秩序。但在现代社会,隐私权已经成为受到法律保护的公民权利。对隐私权的侵害,既为道德所不容,也触犯了法律规定。

  现代社会,公民的私人生活方式受到法律保护。对隐私的不当曝光,会给个体及其家庭生活带来巨大困扰,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造成危害性的后果。而且公民信息的曝光,也常常给违法分子可乘之机,为偷盗、诈骗、敲诈勒索,甚至抢劫、贩卖儿童等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方便。

  公民私生活中涉及违法犯罪的,对其进行调查取证的执行主体、程序和范围,法律都有严格的界定,必须依法而行。任何人、任何网站、任何机构都不能想当然地充当警察和法官,对别人的隐私刺探窥视、公布曝光、裁决审判。如果打开这扇门,社会和个体都会陷入恐慌,甚至生命财产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无独有偶,近日,一对外籍夫妇涉嫌以商业调查为名,在沪非法搜集公民信息的案件被提起公诉,并将于近期开庭审理。他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开展非法商业调查,年收入竟达百万美元之巨。然而,在这种典型大案被重拳打击的同时,公民信息频频泄露,甚至被用于商业牟利的现象仍然未被有效遏制,法律规定仍然存在界定不明、责任不清的灰色地带。扎牢法律篱笆,并且通过更广泛的普法宣传,让群众尊重他人隐私、遵守法律规范,在当下仍然十分必要。(风平)

【编辑:刘艳】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