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官员岂能把自身腐败归咎于官场压力?

2014年09月05日 14:56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从县级领导到科级干部,每逢年节“争先恐后”“成群结队”给县委书记送礼;县委书记从“半推半就”到“习以为常”,再到“谁不来送不放心”,并“边收礼边交公”以避责。双方均称对当地的“风气”感到“无奈”:“不收不送,工作不好开展”。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对已争议两年之久的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做出终审裁定:对毋保良非法收受他人1900万余元财物,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8版)

  在对毋保良的起诉书上写着,向其送礼的人员多达近300名,公职人员占一半以上。毋保良这样描述萧县的“送礼成风”:“我在任县长、书记期间,每逢春节和中秋节只要在办公室,许多乡镇和县直机关负责人就会以汇报工作名义送钱。办公室送不掉就送到家里,节前送不掉的就节后送,一次送不掉就多次送,反复送,直至送掉为止。有几个干部给我送钱,送一次退一次,退一次就再送一次,反反复复达五六次之多。”如此送礼之风,令人咋舌。

  毋保良一方面为自己收受贿赂的行为开脱,比如为了减轻处罚,在收受的1900多万元的贿赂款中,采取“边收边交”的做法,从2006年到2012年,他先后将收受的1790万元交存到县招商局和县委办,用于公务开支。将自己收受贿赂,解释成“迫于无奈”,“不收不行”。比如2007年后,毋保良先后升任萧县县长、县委书记,仕途顺遂让他尝到了送礼的“甜头”,以致后来认为这是一种“关系的证明”。其自述,有的干部节日期间没来送礼,他还会怀疑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直到这个干部节后补上礼金,我才放下心来。”有如此收礼心态,哪会把受贿当成一种腐败?

  在毋保良的腐败自述中,他的腐败行为,都是迫于无奈,不是他想收,而是他不能不收,不收怕被其他人孤立,担心工作难以开展,这样的说辞,真让公众大跌眼镜。试想一下,如果你坚决不收,对于行贿行为严肃查处,你看谁还会一次送不上再送第二次,反复送?正是因为那些送礼行贿之人得到提拔,干得好不如送得多,才给当地官场一种负面暗示,才会成群结队地送钱送礼,导致当地官场行贿受贿成风。

  官员不反思自己的堕落,而把自己堕落的原因归结为官场压力,“不收不送,工作不好开展”,值得警惕。对于官员来说,没有人逼着你行贿受贿,你必须为自己的堕落与腐败行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

  “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同样,没有一个官员会认为自己就是官场腐败风气的助威者与催化剂。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认为,所谓“腐败风气”都是人为产生的,“身不由己”是腐败干部脱责的借口。官场的腐败,是由官场内无数官员的腐败而形成的,每一个腐败官员都在为官场腐败添油加醋。官员廉洁,则官场廉洁;官员腐败,则官场腐败,每个官员都不应该把自己的腐败归结为官场的压力。只有每个官员都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官场风气才会清纯。(朱忠保)

【编辑:高辰】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