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育专家:堵住经费漏洞必须革新科研管理体系

2014年10月14日 10:2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10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的7名教授存在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涉案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曾为“中国最年轻院士”的李宁已被依法批捕。

  近年来,国家科研项目加强了科研经费管理,可是,科研人员还是用各种手段腾挪经费,各种套取课题经费的手段,令人咋舌,科研经费已成滋生科研腐败的温床,没有产出科研硕果,却出现一批“科研硕鼠”。要根治这些问题,行政部门的监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我国科研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将由行政部门主导科研经费配置,改革为由公益的科研基金会负责国家课题、项目资助,同时成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对申请者按学术原则、学术标准进行评价,防止各种行政、利益因素对课题评审的干扰。

  我国科研项目的立项、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成果的评价,一路走来,都由行政部门主导。这带来的问题是,对于科研,普遍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只要获得课题,还没有开展研究,研究者就已经名利双收。这种科研价值导向,鼓励学者花心思申请课题,而不是用心做学术研究。在申请课题、项目时跑要、公关,在申请到课题、经费之后,接下来所想的就是怎样折腾经费,包装成果,再用包装的成果去申请新的课题。

  其次,转变以前的事前管理(明确科研项目预算、严格按预算支出)为过程管理,尤其是公开科研收支细目,接受公众监督。严格按科研预算支出,貌似能管住科研经费,可这既不符合科研规律(有的开支很难在开始研究时就预计),又可能产生更大的浪费,为通过立项,申请者要列出本不需要的设备开支,而在具体研究时,必须按预算购买设备,结果导致设备闲置,而由于设备本不管用,因此在购置设备中会滋生出转移经费、以次充好等一系列问题。

  给科研人员支配经费的权利,同时要求他们必须公开所有财务信息,接受独立的审计,这才能让科研经费用到该用的地方,防止跑冒滴漏。

  再次,转变对研究人员的行政性考核,建立学术同行评价机制。一方面,应该由学者们共同制定学术能力、学术贡献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应该取消科研提成制度,实行年薪制。科研提成制度,在一定时期可鼓励科研人员的激励性,但发展到今天,这已成为科研经费黑洞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情况,可以对科研人员实行年薪制。在国外,年薪制和终身教授制度、学术自治,是保障学术自由,激发学者科研创造活力的最基本制度。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高辰】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