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确定“责任清单”应是一个动态过程

2014年12月12日 09:4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老百姓找政府部门办事前,不妨先查一下“责任清单”,看看到底归哪些部门管,防止遭遇“踢皮球”;企业办事要找哪些中介,交哪些钱,不妨也先查一下“责任清单”,防止遭遇乱收费……近日,江苏56个省级部门在网站集体“晒”出了责任清单。(12月11日《现代快报》)

  政府部门主动开晒责任清单,对于明确职能分工、方便公众办事,无疑都极具指引意义。然而有必要意识到,单单一个“清单”的效用终究是有限的,它或许无力改变某些根深蒂固的现实。

  之所以罗列“责任清单”,显然是基于,公职机构职责多有交叉、彼此纠缠的事实。此一局面何以形成?恰是此刻最需追问的问题!对此,显而易见的解释,当然很多。比如说,行政系统的科层制设计,天然有自我扩张的冲动。这种倾向与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合流,最终形塑了一个繁复无比的职能架构;再比如说,现代社会急速扩张,由此产生了众多新事物。凡此种种,都亟待被归类、被管理,这客观上打乱了公职机构原本清晰的权责划分。

  某种意义上,所谓“责任清单”与其说是一个新创意,不若视之为对“旧有分工体系”的一次修复。其实,各个政府部门间,本就有完善的权责分工。只是伴随着时间推延,曾经的“边界”越发模糊,直至最后变得混乱不清。那么,试问新列的“责任清单”,又该怎样避免重蹈覆辙?该怎样在变动不居的现实内,保持住稳定效力?

  几乎可以确信,新晒的“责任清单”,很长时间里会被遵守。然而,当各个职能部门适应了这份“清单”,它们便会尝试着将自身定位成一个固定、有限的责任主体,甚至不遗余力规避掉一切潜在相关的边缘性事项——就此而言,一份内容恒定的“责任清单”,永远无法穷尽一切情况,并提前做出针对性安排。与之相较,这个社会也许更为需要,一套动态的责任分摊机制,来及时对职能部门加以必要规制。

  制订“责任清单”,当然有利于梳理职能分工。但,这个“清单”却必须通过顺时而变的自我调整,来确保其中内容“普遍适用”。就此而言,真正明确的职能分工格局,无疑要有赖于两个层面的努力。一方面,是以严格的监督、惩戒程序,来捍卫既有“清单”的权威;另一方面,则是以动态的评估、跟进程序,来让“清单”与实际需求充分对接。 □蒋璟璟(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