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行政审批变“中介审批”埋腐败隐患 想快批需塞钱

2015年02月16日 08:49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

  “一个建设项目,从拿地到拿证,要经过24个中介机构的‘关卡’、送审48个评估报告,要想加快审批,就得塞‘加班费’!”今年海南两会上,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诒川再开炮:“政府授权”的中介机构,几乎吃掉了简政放权红利。

  去年,邢诒川绘制行政审批“长征图”,引发全国关注。今年,他揭出行政审批的新问题——政府简政放权,把过去抓在手里的一些“令牌”下放给中介机构……这些处于垄断地位的指定中介,扛着前置审批的大旗,俨然成了“第二政府”。由于“政府授权”的中介机构缺乏监管,造成乱收费、垄断经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等于变相吃掉了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红利。

  虽然邢诒川所举的“中介审批”事例仅限于海南省,但是我们不能断言其他省份就没有类似问题。同样,政府授权的指定中介机构行使着原本属于政府部门的“前置审批”权力,埋下的腐败隐患也值得各地提高警惕、防微杜渐。

  隐患一:中介机构漫天要价、连续收费。正如邢诒川所说,“由政府职能变成中介行为后,一些收费项目由之前硬性收费标准变成了中介机构的盈利项目,往往要翻好几倍。”一些中介公司将评审变成咨询,收费动辄几十万。此外,还存在反复审核、多次收费的现象。

  隐患二:“政府授权”与“中介审批”催生腐败。据邢诒川反映,企业要想中介机构加快审批,必须要塞“加班费”。此种现象已经与行贿、受贿无异。“中介审批”权限如果继续增长,必然呈一本万利之势,而谁能成为被“授权”的中介机构,当下又缺乏足够公开透明的监督,则这一领域必然沦为权钱交易、腐败滋生的温床。

  隐患三:变相延长审批时间瓦解简政放权初衷。据报道,“因中介原因而被延长的企业办理事项时间,并不计算在政府审批时间内,反而使这类现象难以纳入到政府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管理范围内。”也就是说,一旦中介故意设“卡”,审批时间将被变相延长,当事人更无法得到及时救济,“塞钱”“走后门”将成为唯一选择。

  面对诸多隐患,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不妨认真自查自纠,看看有多少审批项目是通过指定中介机构来“取消”的,这些中介机构又是如何取得“政府授权”。即使没查出问题,“中介审批”也只能作为过渡期的临时举措,宜及早废止。对于应当取消的审批项目,务必彻底取消,切莫通过中介巧立名目进行权力寻租;对于确有必要保留的审批项目,应由政府部门行使,不宜委托中介,这也是简政放权和懒政的界限所在。张伯晋

【编辑:王永吉】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