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一现场:福州流浪儿与香港义工的别样“六一”

2012年06月01日 22: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福州6月1日电 题:福州流浪儿与香港义工的别样“六一”

  作者 陈丹妮

  六张排成弧形的彩色儿童靠背椅,德安兴奋地一张一张爬上爬下,其间不时发出“嘎嘎嘎”的欢笑声。“哥哥”冯思杰紧紧地牵着德安的双手,帮助德安保持平衡。

  与此同时,活动室外的天井里,“妈妈”林霭嫦推出三辆滑板车。德仁立马熟练地趴上车,用手滑行,绕着天井行走。一时之间,天井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

  福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13个孩子如往常一般训练、上课。当天虽然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但这个节日在该中心的孩子们脑海中却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

  9岁的德仁是该中心13个孩子中的一个。外表清秀漂亮的他,由于患有轻度自闭症而被家人遗弃。与德仁情况相似,其他12个孩子也都曾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脑瘫、自闭症等疾病。

  被孩子们称为“妈妈”和“哥哥”的林霭嫦、冯思杰,是香港丰收慈善基金会的义工。2011年8月,福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香港丰收慈善基金会合作“流浪未成年人帮教”项目,林霭嫦和冯思杰便来到了福州,与中心的流浪儿们一同生活。

  “妈妈”和“哥哥”为孩子们量身定做了器材,并进行康复训练。不过,对于这群天真的孩子们来说,这种训练更是让他们开心的游戏。

  “Morning,morning!”见到中新社记者走进救助保护中心的大门,几个比较热情的孩子停下游戏,跑到记者面前,用英语向记者问早安,并伸出双手想要握手拥抱。

  “你看他们现在都很爱笑了。我们刚来的时候,看到他们都是闷闷地坐着,不笑也不理人。”范燕玲老师边说边摸着德成的头,鼓励德成的进步。对于这些情况特殊的孩子们来说,肢体上的接触比语言上的鼓励更让他们感到温暖。

  曾经是香港一所特殊学校校长的范燕玲,每年都会有至少4个月的时间来到内地,帮助义工和老师安排孩子们的课程,“我们要帮助他们恢复一种有规律的生活。”

  虽然无家可归,香港“妈妈”和“哥哥”的照料,让这13个孩子过上了港式生活。游戏过后,孩子们围坐在圆桌前,准备吃早茶。当日的食谱,是来自香港的阿华田。“孩子们都喜欢喝这个,福州好多地方都买不到,每次有义工过来,我们都要让他们带。”林霭嫦说,按照港人的习俗,孩子们还有下午茶和晚点心。

  孩子们也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香港“妈妈”和“哥哥”的感谢。“德仁最喜欢虫子,经常抓各种各样的虫子送给我,我都吓死啦。”范燕玲笑呵呵地讲着这种甜蜜的“困扰”。

  “我们最主要的是想帮助他们回归社会。”根据孩子的状况,范燕玲给他们安排了识字、识数课程。孩子们年满16周岁就要离开救助中心,范燕玲还给大一点的孩子们设置了“卡片包装训练”等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能拿多少工资是次要的,希望能增加企业雇佣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能独立生活。”

  香港丰收慈善基金会与救助中心的合作方案今年7月就要到期,后续的合作还在商谈中。“我们是希望能继续留下来。”林霭嫦说,现在他们正在修建营养厨房,“即使最后不能继续陪伴孩子们,也希望能有好一点的设施,让孩子们有好的生活,好的饮食。”

  “香港义工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福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林炜说,目前他们正在申请,希望能跟香港方面一次性续签2年的合约,让这些孩子们能继续获得帮助。(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