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伯利亚奏响丝竹音韵 香港中乐团远播软实力

2013年09月30日 16: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西伯利亚奏响丝竹音韵香港中乐团远播软实力
    香港中乐团将于10月4日至10日受邀出访俄罗斯,更将首次踏足西伯利亚地区,为当地观众献艺四场。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介绍了中乐团作为“香港文化大使”的历史与责任。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香港中乐团将于10月4日至10日受邀出访俄罗斯,更将首次踏足西伯利亚地区,为当地观众献艺四场。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介绍了中乐团作为“香港文化大使”的历史与责任。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中新社香港9月30日电 题:西伯利亚奏响丝竹音韵 香港中乐团远播软实力

  中新社记者 贾思玉

  手指轻盈地拨动,阮和琵琶齐奏弦乐长音,气息经箫转化为柔和悠长的旋律。停顿、留白,空灵、静谧——“江雪”,取义“独钓寒江雪”,《风采》第二乐章。

  “西洋音乐中很难找到这种感觉。”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向记者讲解了曲中渗透的中国文人气质。在上环市政大厦内一排练厅,随着阎惠昌舞动指挥棒,80多位演奏家各司其职,吹、拉、弹、打,余音绕梁,对比楼下停车场、街市、饭馆的熙熙攘攘,仿佛两个世界。

  被誉为“香港文化大使”的香港中乐团,将于10月4日至10日受邀出访俄罗斯,更将首次踏足西伯利亚地区,为当地观众献艺四场。阎惠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访演曲目既有文雅的《月儿高》和《风采》,也有粗犷的《黑土歌》;不仅有现代的《精?气?神》,还有古代的《大得胜》;最后是与观众同乐的《黄河畅想》。“希望在俄国观众和爱乐者心中,打下香港中乐团的印记,打下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印记。”

  临近出访,中乐团仍在细细推敲每一小节、每个音符。阎惠昌说,乐团每周要练习27个小时,包括演出在内。记者对如此高密度的排练表示惊讶,阎惠昌则指指排练厅一块牌匾,一字一顿地念出:“追求音乐至高境界,成为香港人引以为荣的世界级乐团”,这是香港中乐团2001年公司化之后提出的使命宣言。

  “虽然现在还没达到‘世界级’,但我们在大中华区算有名气了。”阎惠昌的话有点过谦。“民族音乐翘楚”、“执牛耳者”,这都是同业对香港中乐团的评价。中乐团在乐器改革上的成就亦为人所瞩目,自行研制的环保胡琴系列获国家“文化部创新奖”,至今已被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多个乐团和公营机构部分或全套引用,有业内人盛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次赴俄罗斯演出,香港中乐团将主题命名为“环保之声”,因特别设置新排位,突出以人造皮取代蟒蛇皮的环保胡琴。

  俄罗斯听众对艺术的尊重,香港中乐团曾“领教”过。2007年,乐团一个小组曾随特区政府访问团首次到俄罗斯举办“香港周”活动,为香港开拓俄罗斯市场探路,是为“破冰之旅”。圣彼得堡一家电视台对中乐团所带的每件乐器作了详细介绍。演出反应热烈,需要一轮独奏、小组合奏的加演,观众才肯作罢。

  作为香港软实力的重要载体,香港中乐团是不折不扣的“大使”。据粗略统计,1997年至今,乐团累计出访50多次,足迹遍及亚、澳、欧、美各大洲。2002年,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阎惠昌合共返场八次,加奏三曲;2009年,在被视为世界顶级音乐殿堂之一的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中乐团的演奏赢得全场起立鼓掌(Standing Ovation)的至高荣誉。

  阎惠昌对2004年的欧洲亲善演出记忆犹新,那次,时任特首的曾荫权为中乐团郑重冠以“香港文化大使”头衔。

  不过,阎惠昌说:“中乐团不仅是香港的大使,也要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大使,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

  阎惠昌是“文革”后中国内地培养的唯一民乐指挥,曾横跨两岸、香港及新加坡执指挥棒。1997年,他初来乍到,感慨香港的殖民地历史,令中乐发展长期受到窒碍,因此,他掌舵下的香港中乐团,冲出国际的同时,亦深耕本土。“对自身传统有深刻认识,跟外族文化对话时才有立场,不然就像浮萍,没有根。”这位蜚声国际的指挥家说。(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