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博士生谈香港潮流:以衣修行从未停止也必不会沉没

2014年03月28日 11:0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博士生谈香港潮流:以衣修行从未停止也必不会沉没
    香港“潮流教母”黎坚惠日前因乳腺癌在港去世。她在07年出版的《时装时刻1987-2007》一直被奉为中国的时装圣经。在书中她记录了自己20年时装经验的同时,记录下了中国时尚历史的变迁。 图片来源:资料图

  博士生谈香港潮流:以衣修行从未停止也必不会沉没

  —— 一位在读博士生在黎坚惠离世后所想到的

  2014年3月12日凌晨,香港时尚作家黎坚惠离世。她所著的《时装时刻1987-2007》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香港社会潮流趋势不断颠覆下最具整合力的时尚精华。没有时尚笔记时常互相承袭下的草草图片和概念式的传教,黎坚惠的时尚记忆中充满着社会个体对美学与自由的坚持,而其中所包含的浓浓时代情节更可看做是对社会元素的细微解构。

  时之含义,大体不止于时代,更是时势。一个时代下,以何为势,以何为重,才是社会血液的归宿与来源。而尚,存在于云端难得与人相交,却因其中姿态,让社会人种意识差距,充满警觉。时尚一词,与一些人来说是挂在嘴边极尽虚荣之态的利器,但也有一部分人,将时尚列入社会格局的考量,用朴素却不失厚重的语气,探讨脚下的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充满自省。黎坚惠当然只属于后者。无论《号外》,亦或者《Ameoba》,她从未做过时尚的奴隶,不是拒绝做,是个人特质明显又有足够支撑的人,天性中就丧失了依附的意识。这点无论从她的发展脉络亦或个人生活哲学上,都可探究一二。她的坚持,代表了香港曾经经历过的对个性最大保全之下的风华年代,同期应运而生的文艺产业也一时引领了当时全中国乃至亚洲的潮流,香港风光一时无二。

  将时尚归结为文艺体系中探究并不为过,尽管如今的时尚已是极尽娱乐之态,但至少还有人深究衣装背后的故事、生活形态,甚至情感诉求。香港作家林奕华曾说“时装需要大量的文化做后盾,日本的大师动辄搬出严格的设计伦理,你若问他线条为何如此简约,一篇万字长文,几乎将阁下送进东京大学人类学系。”制衣人以此为荣,那面对成百上千品牌的穿衣人来说,选择合适的衣装和面容出场,哪怕只是街边转角的一个仪态,也是生活状态和消费美学的最直观表达。着眼于此,香港虽称不上人人精于穿衣之道,但街边行色匆匆颜色肤色各异的人贯穿于大街小巷,也不乏大量穿着昂贵衣服却不空洞乏味,穿着“fast fashion”也自然妥帖的人。每每等地铁的空挡,看着身边衣装与人融为一体,无论年长或幼,都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尊重感。对外表的修饰,建立于人的自我了解,也建于人对所处时代和城市的情感归属。

  而归属感一词,由异乡人体会才更算真切。我记得刚到香港的第一周,曾在铜锣湾的利圆误打误撞进入了一间boutique。伴着楼下化妆品传来的香料味和斜对面金冰冷金属色切面包围的奢侈品店,你很难想象有一家小小的boutique店以这样朴素的状态存在在金色的布景下,也能保有光芒。很小的门面,干净的橱窗内只摆着一对穿衣女郎,被人为赋予着当季最应景的时装,它们不会说话,更不会惹人反感。也许会在对面奢侈品牌的光泽下未显独特,但稍一仔细观察,会发现模特们带着精致的首饰,穿着合体的鞋子,甚至有时还会被包上颜色适宜的头巾。你会暗自感叹,店主真是个细心的人啊。然后发现旁边的布景中竟然有CIRE TRUDON的香氛蜡烛和vintage餐盘,不禁让人更充满进去一窥的兴趣。最终这里成了我在香港逛街时必去的商铺,对它的了解也渐渐增多。老板是个法国女人,在香港生活已是多年。店里的服装也大多是法国当地采购,有的款甚至比欧洲大面积上市还要早。有时碰巧她在店里,会对每一位光顾的客人优雅的点头微笑。我还记得其中一次光顾,我对一条桃红色裙子犹豫不决。踌躇之时,她拿起来向着自己身上比了比,说我真喜欢这个,可惜香港的女孩子大多都只穿黑色。说完她冲我天真的一笑,全无普通商人的卖力规劝之感。结账的时候我问她,香港租金这么贵,特别是铜锣湾,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开店。她眯起眼睛收起微笑,一本正经的说,我喜欢香港,而这里游客最多,我希望大家看到香港不只是卖奢侈品,也卖好多好东西,我的店和他们的不同,不是吗?说完她撇了撇旁边的BOTTEGA VENETA店,眼神包含真诚。我什么都没说,冲她点了点头。尽管心里已经在回答,是的,你的店是道风景,独特优美的那种。但最终没有说出口。因为在我心里,与其说是风景,更应是超过风景存在的一种情感宣泄。如果个人的修饰是对自我的表达,那当个体集聚到足够多足够汇聚能量之时,就是城市的一种内在了吧。

  对于黎坚惠,有人道,她的离世代表了香港时尚体系的终结。香港不会再有一个她,就如同香港不会再有一次黄金年代。历史的确不可复,但时尚背景下更应加入的是对时代文化的考量。无论身处时代的好坏,都能找出出路并且坚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精英所为吧。而以衣修行,于城于人,从未停止,也必不会沉没。

  (作者:王婉婉,香港城市大学硕士毕业生,现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在读)

【编辑:杜静】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