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女性各行各业展现“她力量” 特区政府助力

2018年03月09日 10:1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香港女性在各行各业展现“她力量”

  新华社香港3月8日电 题:香港女性在各行各业展现“她力量”

  新华社记者丁梓懿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个美好春日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如约而至。近几日,香港各界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为女性送去节日祝福,让人们共同铭记她们为这个社会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更让人们明白: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越来越多女性投身科创产业

  近年来,无论是科研院校,还是科技公司,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她们在照料家庭的同时,也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张女士是一家科技创新公司的发展总监,据她介绍,公司中女性约占45%,近两年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不少女性任公司高管或部门负责人,她们可以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还不断努力挑战自己,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梦想。

  7日,香港科技大学举行了一场“挑战与机会——女性·创新论坛”,邀请来自商业、创科及教育领域的女性精英,探讨女性在科学、工程和数学界中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该校副校长林文怡表示,希望能借此消除性别偏见,携手创建一个更包融、更具创新与创意的社会。

  香港科大以商科和工科见长,据校方介绍,该校与校内的女教授协会紧密合作,改善科大学生及教授中女性的占比。近年,科大各个社群的男女比例日趋改善,有赖于该校推行的多项新措施:鼓励招聘女教授及女性工作人员,以及家庭友善政策等。

  “乐见青少年,尤其更多女同学投身科研。我们会定时到不同中学介绍科研工作,让同学们知道从事科研有良好出路,鼓励更多人从事科研工作。”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表示。作为世界级神经生物学家的她,曾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该奖项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香港已有两位女性获得该奖。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在出席“杰出专业女性及女企业家选举”颁奖典礼时表示,除希望更多香港女性积极参政外,也期待未来能大力发展香港的科技,培育更多女性科研人才,为香港谋福祉。

  大型企业女性董事比例不断攀升

  香港一家非牟利机构社商贤汇近日发表年度《香港企业女性董事概况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香港恒生指数企业中女性董事数量占整个董事会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2018年香港51家恒指企业共有632位董事,其中87位是女性董事,占比达13.8%,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这些企业中共有585名董事,女性占比为8.9%。

  社商贤汇行政总裁魏余雪奕表示,女性执行董事职务可以作为衡量公司是否有为女性设立晋升渠道的一项重要指标。

  报告指,新委任为女性董事的数目由2017年的9位大幅增至今年的17位,创下自2009年起这项研究系列单年数字新高。

  “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需依靠各方长久的通力合作,包括监管机构、高级人才招聘公司、投资者、专业机构、倡议团体等。而企业上层人士应携手推动董事会及整个公司做到性别均等,并视之为可带动企业长远利益的一个重要商业议题。”魏余雪奕说。

  特区政府为女性腾飞插上“翅膀”

  香港特区政府在2001年成立妇女事务委员会,就妇女关注的政策和措施为政府出谋划策。一直以来,妇委会在促使香港女性在各方面发挥所长、充分获得应有的地位、权利及机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日晚,林郑月娥在出席妇委会举办的国际妇女节庆祝酒会上致辞表示,香港在推动妇女发展方面,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成绩斐然。她说,教育是促进女性发展的重要一环,而香港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及机会与男性均等。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男性多,很多过去男性占多数的专科,例如医科,现时修读的女性人数已多于男性。由此可见,香港新一代女性的整体教育水平不亚于男性。

  在就业方面,有资料显示,女性劳动人口参与率自30岁起明显下降,很多女性在组织家庭后不再重返职场。对此,林郑月娥表示:“政府的政策目标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加强幼儿照顾和安老服务,从而消除妇女加入或留在职场的障碍,创造一个有利环境,让她们可以有所选择,兼顾事业和事业以外的生活。”

  林郑月娥作为香港特区首位女性行政长官,已将释放妇女劳动力定为人口政策中的一个目标,这也是本届特区政府的施政方针。特区政府在去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指出,将致力于多方面增加对家庭的支援,包括对长者、残疾人士及幼儿的社区及家居照顾服务。

【编辑:王忠会】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