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归”不再受捧? 港媒:企业更爱本土高技能人才

2019年02月13日 05:27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海归”不再受青睐? 港媒:企业更爱中国本土高技能人才

  参考消息网2月13日报道港媒称,中国本土拥有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让“海归”渐渐失去优势,这促使中国境内的企业——不管是外国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在积极推进劳动力“本土化”。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12日报道,云南人彼得·陈(音)不久前在香港拿到计算机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刚回到内地。小陈之后的职业道路是曲折的。

  他创办的一家初创企业——推出了一款旅行规划APP——一直没能取得成功,因此他花了一年时间自学了无人驾驶汽车工程学,然后在中国一家互联网巨头企业里找了一份工作。

  但这也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报道称,小陈的工作时间长而收入低。他的月薪不到预期的一半,而且经常要上13个小时的班。他所在的团队有30个人,其中大多数是国内毕业生,只有5个人有海外留学的经历。

  小陈说:“我一直在思考,现在当一名‘海归’到底有什么优势。就技术知识而言,内地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差,而是更强。”

  “海归”指的是那些在海外留学回国就业的人员。这个词曾经是中国精英的代名词。40年前,中国领导人在启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时作出了派中国学生和学者到海外学习新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战略决策。

  “海归”群体将继续在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先锋作用。许多知名的中国技术企业都是由“海归”创立的,包括搜狐和百度。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送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海归”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中国劳动力大军中渐渐变得不那么特别了。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2017年共有创纪录的48.09万名中国留学生回国,较2016年增长了11.19%。

  其中近一半人获得了硕士及以上学位,较2016年增长了14.9%。

  改革开放40年来,有共计313万“海归”回到了祖国,占中国留学生人数的83.73%。

  另据猎头公司猎聘网今年1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2018年有八成“海归”留学生的预期年薪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

  但事实上,半数以上受访“海归”的年薪在10万元以下,表明他们已经失去了相对于国内毕业生的优势。

  小陈说:“公司不会因为我是‘海归’就对我区别对待。语言或沟通能力也许让我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计算机工程师的世界里,这没什么了不起的。”

  2018年8月,基米·费(音)在著名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后回到上海,但和其他“海归”一样,他发现自己也不是顺风顺水。

  尽管拥有显赫的学历,可小费仍然难以在一家他中意的中国企业里找到工作,不得不扩大求职范围,在一家跨国大宗商品交易公司里成为一名战略投资合伙人。

  他说:“‘海归’这个词已经失去了它的历史意义,”他还说,中国企业现在更喜欢从国内顶尖大学招人。

  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也给身处中国的外国人——包括企业和员工——带来了挑战。

  报道称,中国境内的企业——不管是外国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在积极推进劳动力“本土化”,这同样是因为中国拥有高技能人才。(编译/王雷)

【编辑:王思硕】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