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海归学者视香港为第二故乡 冀搭建与内地"桥梁"

2008年09月03日 1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左起:陈启宗、王绍光、耿春亚,探讨回归学人在香港的情况。(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新网9月3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700万人口当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出生于内地,出国留学,然后在香港工作、居住或创业,称之为“海归派”。虽然“海归派”来香港工作只是偶然,但这里已成为他们的第二个故乡。有“海归派”学者说,“海归派”可为香港与内地发挥桥梁作用。

  香港发展论坛2日举行研讨会,邀请了60至80年代的“海归派”分享他们在香港生活、工作的经验。论坛召集人陈启宗说,香港近700万人口之中,有近四成半不是在香港出生。当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他们就是在内地出生,并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然后在香港工作、居住的“海归派”。

  在场的“海归派”虽然不是在香港出生,但是他们在香港扎根多年,有的已成家立室生儿育女,并在不同界别有出色的成就。

  多数的“海归派”对香港都有十分深厚的感情,爱之深责之切。60年代的“海归派”王绍光,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及行政学系担任教授。王绍光说,香港的大学教育达国际水平,在培训人力方面,较内地的一般大学好,但是香港的优势只能维持3至5年。

  王绍光解释,目前香港的英语教育可能比内地学校好,但是内地的学生已急起直追,每年内地生的国际英语水平测试和托福考试成绩绝不比香港学生差,而且香港的训练规模相对内地大学太小,内地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省的精英,香港的大学的优势逐渐消失,需要寻新的方向。

  王绍光勉励刚来港工作的内地学者,虽然香港的工作环境和内地不同,初适应时有困难,但可先满足学校的要求,才发展自己的兴趣。

  另一名60年代的“海归派”张懿辰,在美国留学后,目前在中信资本担任首席执行官。他说,虽然内地发展迅速,但是香港在某些优势方面,内地未来10年仍难追上,如法治制度、传媒创作自由等。张懿辰强调,香港需要调整其定位,不再是指点内地如何发展。

  “海归”初来港时面对适应、语言等问题,有的人觉得港人冷漠、包容性低,但是80年代来港的耿亚春表示,“香港是我的第二个故乡”,香港提供许多的创业机会给年轻人,只是在于如何把握。他说,“海归派”可为香港与内地发挥桥梁作用,让香港和内地有更好的发展。

  据该论坛估计,1997年香港回归后,约有4、5万内地的海外学人来港工作、居住,他们主要活跃于学术界、金融界、法律界和会计界等专业领域。

编辑:刘羡】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