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牛津博士后的湾区梦: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参与、圆梦大湾区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0日 14: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七点半起床,八点出门,在路上吃完早餐,八点二十分到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八点五十分上高铁,九点零五分到达深圳福田站,九点半左右到达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环路的深圳留学生创业大厦。这是每天陈晓锋的上班路线,从香港红磡到深圳南山,前后一个半小时,风雨无阻。

  【解说】在陈晓锋的身上有很多标签:牛津大学博士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博士后,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上诉委员会委员,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最近陈晓锋身上多了一个标签:港青创业者。2017年底,陈晓锋辞去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的工作,投入创业大潮。和他一起的,还有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沈务耀。两位博士后共同瞄准了一个方向: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不断调研,最终开发创立了首个人工智能社交平台——“湾趣”APP,力求为大湾区青年搭建相互了解的舞台。

  【同期】“湾趣”APP创始人 陈晓锋

  我们为什么会创立湾趣呢?其实是看到了一个很大的一个困难。大湾区现在的政策是宣传得很好,然后政府也很支持。但是事实上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年轻人他根本不知道大湾区是什么,甚至是不在意大湾区的发展跟自己有什么联系。我就想能不能创立一个平台,然后去让年轻人在这里,非常愉快地来认识大湾区的人,大湾区的事,大湾区的地方,从而能够真正的了解大湾区是什么,大湾区对他的机遇在哪里,他要怎么样在大湾区实现他的梦想,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初心。

  【解说】早在几年前,陈晓锋就密切留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深港年轻人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然而,现实生活中,要让青年人融入大湾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晓锋发现,两地青年交流交往,存在三个障碍,一是心理不认同,二是文化有差异,三是政策引导不精准。所以,他们用“湾趣”,让更多大湾区的年轻人分享生活的趣事,打卡好吃好玩的地点,了解“9+2”城市群的历史和文化,倾听大湾区中名人牛人的访谈和故事。他们开始举办线下活动,让大湾区青年走出家门,接触和了解彼此。他们在各大媒体发声,自费拍摄微电影,让更多人对大湾区感兴趣。而这,只是他们的第一步。

  【同期】“湾趣”APP创始人 陈晓锋

  其实我们的规划是有三个阶段的。第一阶段让年轻人了解大湾区,通过我们的资讯平台,每天看很多大湾区的衣食住行、资讯、创业故事。第二个阶段是让年轻人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中来。然后第三个阶段是什么,是帮助年轻人在大湾区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这个是我们第三个阶段,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

  【解说】要达到这个愿景,首先便要为梦想寻找一片落地的热土,陈晓锋把目光瞄准了深圳。2006年,18岁的陈晓锋拉着行李,第一次来到深圳读大学。在那一年,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汪滔在深圳创立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地铁4号线皇岗站进入福田口岸联检大楼的建设工程完工,深港两地的地铁在这里“碰头”;深圳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大关,经济总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四位。生机勃勃的深圳,让陈晓锋印象深刻。十年后,陈晓锋带着梦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在他看来,深圳和香港,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

  【同期】“湾趣”APP创始人 陈晓锋

  我们要构建的大湾区,肯定是一个中国智造的大湾区,智慧的智。香港在这个地方,其实它是可以发挥一个超级联系人的作用。香港在中国品牌推广这个角色上,它可以起到很大的一个作用,它可以提供金融服务,专业的法律服务,专业的会计服务。深圳的市场,深圳的创新,再加上东莞惠州他们的制造,整个一条龙全链条它都有了。我们的技术其实都是来自香港,我们的创意其实也萌生于香港。然后在深圳这块热土上,在大湾区这个地方,我们梦想发芽,然后茁壮成长。

  【解说】目前,“湾趣”APP已拥有710万下载量,五十多万活跃用户。用户年龄介于16岁至35岁,有一半以上的用户来自大湾区。在陈晓锋看来,这个因“大湾区”而生的“湾趣”,就如同一个“小湾区”,正慢慢吸引着更多年轻人走进,交流交往,交心交融。

  【同期】“湾趣”APP创始人 陈晓锋

  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有一句话,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的交流交往,交心交融。下一步我们会做的是什么?要把位置这个点放大,在那个时候你是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一个交心交融,因为你在这里交到朋友,知心的朋友,然后你逐渐地因为这些习惯,你跟大湾区融为一体。我们也会在线下部署一批研学旅游的示范基地,去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

  记者 陈烁 李柏鸿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王凯】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