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电视剧东非热播 中非关系需要人文"润滑剂"

2013年04月02日 11:23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日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首次正式国事访问已成功落下帷幕。非洲斯瓦希里语配音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东非的热播,因被习主席在坦桑尼亚的演说中所提及而成为舆论热点。实际上,除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外,习主席在刚果共和国的演讲中还引用了非洲诗人的诗句,在坦桑尼亚的演讲中更使用斯瓦希里语作为开场和结束语……这些都必将成为中非人文交流成功的佳话。一时之间人们才突然发现,除了人们已非常熟悉的中非政治和经济关系外,中非人文交流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了。

  几年前,笔者与一非洲国家前驻华大使会面时,他就颇为忧心地指出:“中国人和非洲人的互相了解,大部分是通过西方媒体的中介。结果很多信息是被西方所扭曲的,这非常不便于中国和非洲形成对对方的客观真实认识。”非洲大使所指出的这一中非关系的人文交流“短板”问题最近得到了很大缓解。近年来,31所中国孔子学院与5个孔子课堂陆续扎根26个非洲国家。2011年,中国赴非游客100万人次,非洲来华旅游50万人次。尤其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非洲分台落户非洲,国内媒体大大加强了非洲新闻的报道,中国民间对非洲的印象得以客观化和丰富化,并带动双方合作交流,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去年,中央电视台驻非洲记者报道了东非百万角马渡河的壮观场面,结果引发大量中国游客慕名而至,使得当地马赛族导游也开始学说中国话以便更好向中国游客介绍非洲的野生动物。

  这些中非之间人文交流的成功案例大大拉近了双方的心灵距离,使得两国关系的发展更“接地气”。不过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双方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双方人员交流的数量还不够大;中国民间组织走“进”非洲,乃至走“入”非洲——有能力扎根当地做出实事的还非常少;中国和非洲在文化娱乐产品方面的互相了解和接受程度还比较低,目前《媳妇的美好时代》还只是个案。总之,和已经高速发展的中非政治、经济关系比起来,中非人文交流依然显得亮点不多、缺少有力抓手。

  习主席在坦桑尼亚的演说中指出,“我们要更加重视中非人文交流,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如果说中非关系的政治交往是基础,经济合作是纽带,那人文交流则是双方关系的润滑剂。目前,中国和非洲如同在铁轨上互相牵引的火车车厢,一旦没有润滑剂的帮助,双方之间不可避免的“摩擦”将伤害双方关系。正如一句中国古语所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政治交往往往局限在高层领导人之间,经济合作的直接受益面有时不免有限,人文交流则可如同绵绵春雨滋润广大中非人民的心田,推动中非关系的真正可持续发展。(祝鸣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