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评论:丑闻事件似“茶杯”风波 难损奥巴马

2013年05月21日 09: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媒体评论:丑闻事件似“茶杯”风波难损奥巴马
奥巴马总统5月15日在白宫东厅发表谈话,论及国税局负责人辞职问题

  中新网5月21日电 美国《星岛日报》日前发表社论称,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似乎被“丑闻缠身”,不过从最新民意调查分析显示,所谓丑闻只不过是白宫政治的“茶杯风波”,这些“小打小闹”难损奥巴马。

  最近一段时间,三起政治“丑闻”看上去使奥巴马政府焦头烂额。先是美国国税局涉嫌滥用职权,向抨击白宫的保守派团体进行额外调查;然后是去年美驻利比亚大使遭袭事件调查再掀波澜;再者是司法部擅取美联社记者电话事件。这些都成为共和党人力批政府的口实,他们甚至一度把奥巴马比作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然而,评论指出,保守派翻出的班加西事件“猛料”其实不过是多份白宫就事件发言的电邮草稿。共和党人认为从这些草稿便可以证明奥巴马政府刻意隐瞒恐怖袭击真相,且指责大多数主流媒体没有跟进此事。分析称,其实并非媒体偏袒奥巴马,而是美大使被杀事件已成为“炒不起的旧闻”。

  分析还称,切勿认为“恐怖袭击”在美国是必然的敏感词,美国民众对它的反应有极度分明的“距离识别感”。只有那些发生在美国本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才能真正刺激起民众的深层情绪。

  美国驻外使领馆或军事设施受到恐怖袭击,在过去几十年来都有发生,个别死伤也颇为严重。不过,这些事件在美国本土均未能引起强烈的反应,更谈不上有切肤之痛。总体而言,除非事件是“现在进行时”,并且与美国国内有着直接连系,如时任卡特总统年代的美驻伊朗使馆人质被劫持事件,否则事件难以引起民众的热心关注。

  评论指出,一些涉及美国人员或机构的境外恐怖袭击,民众会带点距离感地把它当作国际事件来对待。而外人未必知道,在相对安全的美国,民众对国际事务有着先天的“冷感”。

  分析称,绝大多数美国人只关心自己生活圈子周边的事,只要不是发生在美国本土,都算不上是甚么大事似的。“9·11”事件震撼力度大,除了袭击规模庞大与死伤惨重外,主要原因是发生在本土。再以不久前发生的波士顿爆炸案为例,事件虽然只造成3人死亡,但对社会的冲击力却十分强大。当局以几近戒严方式围捕嫌犯的手法极为罕见,而疑犯落网后民众在街头挥舞美国旗欢呼,投入度十足,甚至连官民齐声几乎要让被击毙的嫌犯“死无葬身之地”。媒体则在事发后实时铺天盖地的报道案情,从3名遇害者、伤者、救人群众,以至举报在逃疑犯的老翁,一一都被媒体封为英雄反复报道。

  而相比之下,波士顿爆炸案两日后发生的德州化肥厂大爆炸,共造成15人死亡、200人受伤及50间民居被毁,当局至今仍未确定事故起因,相关报道却少得可怜。可见,共和党如果要在国家安全或反恐议题上找奥巴马的烦麻,应该选择波士顿案下手,借班加西做文章图煽动起“反奥民情”的可能性极微。

  文章指出,至于国税局针对茶党等个别保守派团体,与广大纳税人毫不相干,况且连局长也问责辞职了,难望擦出更大火花。而美联社记者电话记录被查一事,涉及到新闻自由和个人隐私权范畴,按理应该会引起更多民众的关注。只是,“9·11”事件之后,美国民众已不经不觉接受反恐高于一切的逻辑。秘查记者的电话记录表面上有违普世价值,但奥巴马政府以防止国家机密外泄来解围,应能自圆其说。

  文章称,美国保守派议员借上述几起件事向白宫“火力全开”,以为可以重重打击民主党,实在是欠缺自知之明。从最新民调反映,美国人对白宫、国会及国家方向的看法基本上保持不变,总统支持度在50%上下徘徊,而国会支持度依旧是让人难堪的17%。民众热切期待经济复苏来临之时,党派间的“茶杯争斗”只会更添选民的反感。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