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斯诺登再爆英监听G20峰会 或将危机英政府声誉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6月18日 10:3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英国《卫报》16日公开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多项机密文件显示,2009年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上,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部监听多个政府代表团通话并获取他们的电邮信息。

  文件显示,美国情报人员在此次会议上监听了俄罗斯时任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打往莫斯科的一通卫星电话。

  手段多样

  《卫报》报道,政府通信总部在那次峰会上采取多种手段监听来访代表团。

  按最新公开的英国情报机构文件,情报人员在会场附近的网络咖啡屋电脑中安装拦截程序和键盘记录软件,监控代表团使用这些电脑。同时,多个代表团成员的手机遭到入侵以便搜集电子邮件和通话信息。

  政府通信总部在峰会期间组织45名网络工程师昼夜分析电话往来记录。已经证实遭监听的人员包括土耳其财政部长及其党内其他15名成员。

  在一份标有“最高机密”字样的幻灯片文件中,政府通信总部说,类似监听手段在多个国际会议中使用,通过搜集目标电子邮箱密码,能够“赶在目标之前或与目标同时阅读电子邮件”。

  除政府通信总部外,其他英国情报机构也参与监听活动并“提取键盘使用信息,意味着即便会议结束,仍能继续获取情报”。

  《卫报》将矛头指向时任首相戈登·布朗领导的英国政府,称情报机构的监听活动由高层授意,所搜集情报,包括来访代表团的简报都提供给英国各部门大臣传阅。

  监听首脑

  斯诺登提供给《卫报》的另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局文件显示,美方设于英国北约克郡哈罗盖特市门威斯希尔空军基地的情报分支机构在2009年的20国集团峰会上监听梅德韦杰夫与国内的卫星通话。

  这份文件名为“俄罗斯领导层在伦敦20国集团峰会上通信以协助梅德韦杰夫总统——由门威斯希尔站监听”。

  根据这份文件,梅德韦杰夫2009年4月1日抵达伦敦当天就遭到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情报人员通过监听发现,俄方“领导层信号传输方式有所改变”,与梅德韦杰夫沟通使用了发往俄罗斯驻伦敦大使馆的信号。

  《卫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这次监听的时间是梅德韦杰夫与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举行会谈后数小时。两人在会谈中刚刚就建立互信达成共识。

  美国国家安全局在门威斯希尔空军基地拥有数百名分析师,在那次20国集团峰会上通过联络办公室与英国政府通信总部互动。

  英国政府定于当地时间本月17日举行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奥巴马在会议期间将举行双边会晤。不少分析师认为,这份机密文件选在这一时点曝光,令双方会晤遭遇尴尬。

  危及声誉

  机密文件显示,英国情报机构不仅监听来访伦敦的代表团,还打算在2009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的英联邦首脑会议上监听他国代表团,以便英方掌握“先手”。

  《卫报》援引一份斯诺登提供的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和美国国家安全局共同分享的文件报道,英国情报机构制定一份方案,要求情报人员通过监听,“在(时任)首相布朗与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会谈前提供南非对津巴布韦看法的情报”。

  这份文件同时提到英国另一情报机构秘密情报局,称这一机构也被要求参与英联邦首脑会议的情报搜集工作。

  不过,没有证据显示这份文件提到的方案是否得到实施或英国政府高层是否知晓这份文件存在。

  英国情报机构此次曝光的多次监听行动都是在前首相布朗任内。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布朗通过双边和多边努力积极应对,赢得国际声望。不过,《卫报》分析,情报机构曝出监听行动将危及布朗和英国政府的声誉。(宿亮 新华社特稿)

  国际观察

  “棱镜门”会否成为翻版“水门”?

  由于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美国国家安全局(简称NSA)的美籍技术承包人爱德华·斯诺登的泄密,NSA和联邦调查局(简称FBI)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在6月浮出水面。

  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宣称,“棱镜”经过美国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其目的是防范恐怖袭击。但是随着“棱镜门”丑闻的白热化,美国民权组织已着手起诉联邦政府,奥巴马政府陷入“信任危机”的漩涡中。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审视下,一场“窃听风暴”席卷而来。

  “水门”干扰大选后果严重“棱镜”主要针对外国人

  “棱镜”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NSA在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包括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

  事件曝光后,一些舆论把“棱镜门”与著名的“水门事件”相提并论,共和党人则试图将奥巴马比作“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在军事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博士朱江明看来,“棱镜门”和“水门事件”区别很大。

  “尼克松当年并不是简单的窃听行为,而是窃听竞选对手,干扰美国大选结果。对这种行为,美国国内法和国内政治都不允许,后果很严重。‘棱镜’没违反国内政治原则,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外国人。由于美国法律不禁止情报机关监听国外通讯,而对国内通讯进行监听则需要法院签发许可,然而是否获得许可这点很难被证实,‘棱镜’就显得‘安全’。”朱江明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