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诈骗令澳大利亚2012年损失超5亿元人民币

2013年06月18日 17:26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17日称,澳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澳洲竞争与消费委员会(ACCC)最新统计显示,该国因网络诈骗去年损失9340万澳元(约合5.5亿元人民币)。其中,网购者和手机用户是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者。

  据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称,该组织去年共接到8.3万余份有关诈骗的举报和咨询,创下历史纪录。统计显示,该国因网络诈骗造成的年度经济损失上升9%。ACCC日前发布的《聚焦诈骗》报告书称,手机用户、社交网络用户以及网购者是网络骗子的主要目标。在网络诈骗案中,受害者要么直接损失金钱,要么丢失关键性的个人信息。ACCC主席德莉亚·理查德称,9340万澳元的统计数字有可能只是实际损失的一部分,因为太多的人受骗后选择忍气吞声,不好意思将被骗的经历公之于众,更不会诉诸法律。

  报道称,6月17日是澳大利亚“国家消费者防欺诈周”的第一天,在此期间相关部门将对消费者普及有关网购安全方面的知识。据称,随着网购的普及,该国有关网络交易骗局的投诉近年猛增65%,而买卖双方均有可能掉入网络欺诈陷阱。其中,买方容易受到虚假广告的欺骗;而卖方则经常遭遇的“退款骗局”。

  《先驱太阳报》称,目前澳大利亚人遭遇的很多网络骗局都是由海外有组织团伙所为,这种团伙最常用的伎俩包括“预付款骗局”、“中奖骗局”等,作案途径均是通过电子邮件。技术含量较高的方法则是通过黑客手段入侵受害者的个人电脑。此外,不少人也成为了著名的“尼日利亚骗局”的受害者。

  据悉,“尼日利亚骗局”是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流行的一种行骗手段,源于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并由此得名。如今,不法分子将其搬上网络,不少网上骗局都是这种行骗手段的翻版。设局者往往会编造一个故事,称某显要人物因“重大变故”需要转移一笔巨款,希望借收信人银行账户一用,事成之后为收信人分成。一旦收信人同意合作,行骗者会花样百出地索要各种手续费。虽然这种骗局成功率仅为几百万分之一,但美国平均每年为此损失1亿美元,全世界平均每年损失15亿美元(约合90亿元人民币)。

  澳大利亚并不是网络诈骗最惨烈的受骗者。据美国媒体报道,仅2009年一年,全美蒙受的网络诈骗损失就高达5.6亿美元(34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翻了一倍。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邓黎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