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德媒:中国城市生活乏味 缺乏独特个性

2013年07月01日 08:46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德国《焦点》周刊6月30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大城市——个性不能规划 中国正在流水线上打造新的大城市。这个国家制造的城市化谜团,令我们欧洲人很难理解。

  我们很难用以往的经验去理解。任何经验丰富的欧洲建筑记者也无法判断中国城市的发展——它既非欧洲模式,也非美国模式。有专家认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更接近欧洲而不是美国。但在我看来,中国城市化的强度和残暴,是欧洲舒适和谐的城市化列车无法承受的。重庆之行让我看到:很多居民被迫搬离,他们原有的家园被崭新建筑物所替代——城市里是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这在欧洲是罕见的。中国的城市发展也并非美国式的,因为这里缺乏受人尊敬的房地产企业家。

  或许,中国还没形成什么模式。许多城市的发展奉行的是“尝试错误”的原则:若发展不顺利,就会终止之前的方式。例如对环境污染,许多城市对其代价已然一清二楚后才开始注重生态保护。中国的城市规划者大多缺少完整的生态知识。

  此外,一个真正的大城市不仅仅面积大,还需要城际网络,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纽约、伦敦和东京那样,如今这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各地正大力发展基础设施,高速路、高铁和桥梁。但在未来,更需要的是城市之间分享信息和经验,而不仅仅是物流。

  全球城市化还有一个基本观念:各城市必须彼此不相同,每个城市都需要拥有自己的个性——这正是中国所缺失的。这个国家新的大城市都在试图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标志性建筑。但这是不够的。一个城市的个性,需要独特的文化、生产力和消费模式。就如同到目前为止,新生的中国中产阶层只青睐西方产品,以后也应该多关注本土品牌。

  摩天大楼还在这个国家戏剧化地增长,城市生活却变得愈加乏味。中国的城市缺乏自己的面孔。(作者亚历山大·古兹曼尔,青木译)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