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你所不知道的文莱:富庶小国被误读“富裕天堂”

2013年07月01日 12:57 来源:《环球》杂志 参与互动(0)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其国名寓意警惕,并求安定。

  这个面积仅相当于中国上海市的伊斯兰教君主国,凭借其神秘宏大的皇宫、闻名遐迩的水村、独特奢华的清真寺,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奇。2013年,文莱再次担当东盟轮值主席国,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但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许多人对文莱这个蕞尔小邦充满好奇和期待同时也存在了解信息不甚全面,夸大其词,更有道听途说的误读。

  旅游景点少,资源待开发

  有游客戏称,文莱观光是“一宫一村,两个寺,三座馆藏似相识”。

  文莱历史虽然悠久,但除了苏丹皇宫、水村和清真寺外,少有其他的文物供游客参观。首都的文莱国家博物馆,展厅两层楼的展品几乎都是伊朗、伊拉克等其他国家的文物,有关文莱历史的记载基本上付之阙如,而王室陈列馆、水村文化与旅游陈列馆展出的藏品也大体相同。

  1983年兴建的文莱新皇宫——努洛伊曼宫,不仅是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最大、最现代化的宫殿,也是文莱苏丹的寝宫与办公之地。这座有近2000个房间的豪华皇宫平日不对外开放,所有文莱人和游客都只能远观。但全年只有一次例外,即每年7月15日苏丹生日时。

  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村”,建在斯里巴加湾市文莱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水上村落,曾被随麦哲伦远航的意大利旅行家安东尼·帕加塔描写成“东方威尼斯”。近观水下一排排木桩上搭建的水村木屋,有街巷之分,许多住房刷上了颜色鲜艳的油漆,风格独特。目前住在水村的居民仍有3万余人,政府为改善水村居民的生活,建设了水上学校、诊所、邮局、商店、消防局,和一座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水上、供穆斯林教徒祈祷的方体圆顶清真寺。

  近年,为解决河水污染、木屋连片易发生火灾等问题,政府出台了多项优惠措施,鼓励水村居民迁移上岸,到政府兴建的公屋居住,但水村居民对此并不响应,就是在木屋老化或意外失火之后,村民仍选择在原处盖新房,坚守原有的生活方式。

  由现任苏丹哈桑纳尔自己出资修建的博尔基亚清真寺,是文莱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这座宏伟奢华的清真寺由主体建筑和四个顶尖圆塔组成,主体圆顶与配塔均镀有24K纯金。寺内有两个祈祷大厅,分别可容纳6000名男女同时祈祷。

  对“富裕天堂”的误读

  未亲历文莱的人,从互联网上所查阅的有关文莱的图片和文字,均是“和平之邦”“富裕天堂”“金子唾手可得”“人均GDP位列全球第五”等千篇一律的描述,让许多游客对这个富庶小国产生了一些误读:

  其一,“文莱遍地是黄金,造价13亿文币的水晶公园,黄金堆砌的努洛伊曼皇宫。”

  放眼文莱,引人注目的苏丹皇宫及皇家园林、遍布全国的伊斯兰宗教建筑、举办国际会议的中心及招待来宾的酒店,都极尽奢华,其“炫富”的视觉冲击力,确实给旅游者和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当众多建筑物上用纯金打造的金色圆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便同水村的木屋及普通民居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二,“文莱人人住别墅,家家有名车。”

  要说文莱人住别墅,家有私车这不假,但是否人人住别墅、家家有名车,却应另当别论。由于文莱人口稀少,气候炎热多雨,文莱人兴建的住房大多是两层,下层日常生活,上层起居,网上将这种简单的住房称之为别墅,就有混淆本质区别之嫌;也因文莱的公共交通极不发达,居民出行几乎全靠自驾,这也造就了家家必有车,甚至有多辆的现象。据官方统计,目前,文莱平均每户家庭拥有3辆轿车。但细观居民的私家车,多是售价约为10万~20万元人民币的日韩车,拥有车的价值在50万元人民币之上的只是少数人,同网上家家有名车的描述大相径庭。

  其三,“文莱人富裕得流油,生活挥金如土,吃饭用金碗金匙。”

  《环球》杂志记者在近距离观察文莱当地的居民生活后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准其实并不高,一些富裕的文莱人也没有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在文莱富丽堂皇的YAYASAN购物广场,也少有奢侈品出售。这个网上号称东南亚最大最豪华的四层购物中心,其实面积不大,顶层的不少房间已经或空置或关闭了。正因如此,贴近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准的华和超市及农贸市场等便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一些质次价低的产品,在此同样有市场。

  其四,“全民享受优厚的社会福利。”

  据了解,住在文莱,并不等于住进天堂。居民也被分为三六九等,并不是人人都有权享受免费教育、医疗,低息住房和贷款、生活补贴和养老金等社会福利,种种福利仅针对占总人口数三分之一的文莱公民。然而,凡事都有利有弊,优厚的社会福利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并对政府财政造成了一定负担。据文莱大法官办公室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文莱欠款追讨案件达4356件,较2011年1月上升42%,其中,文莱公民欠政府房屋及车辆贷款共约4.8亿美元,欠水电费用约1.9亿美元。

  华侨华人“生生不息”

  据记载,中国与文莱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明朝,大约有五六百年之久,曾有一位渤泥国苏丹在访华途中病逝南京,就安葬在现在南京郊外。文莱历史上从未出现大规模排华事件,因而华人们得以保持故土的传统生活方式,并有机会将中华文化传承给后人。

  文莱政府对外侨采取严格控制政策,这使文莱的华侨华人基本保持在4万人左右,祖籍多为闽、粤两省。其中约1万人已取得了文莱国籍,1.5万人为永久居民,1.5万人仍为临时居民。

  在文莱生活了70多年的邱先生表示,文莱对于公民资格的管制相当严格,而华人要成为文莱公民,甚是不易。除须在当地住满20年之外,还必须通过十分严苛的马来文考试,并且考试成绩的判定完全是主观认定,只要主考官不想让考生通过,他们就通过不了。许多生长在文莱、工作在文莱数十年,甚至是在文莱住了一辈子的人,都没能成为文莱公民。这现象也导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非公民的华人技工不断流失,一些非公民的华校留学生学成之后,也不再愿意回到文莱。

  非文莱公民在生活和工作时有诸多不便。如开店办企业,非公民就必须找当地的公民作为“合伙人”之后,才可申请注册,以致有些非公民企业被对方“吃掉”的事情发生;又如非公民无权购房,居住在文莱已经超过40年的金门人林登标一直租房住。他说,“一般的房子大约需要文莱币20多万,但我累积下来的租金,早就超过100万文币了。”

  不过,几百年来,文莱华侨华人生生不息,以华族特有的方式融入当地社会,并得到了友族、政府及皇室的认同。其中,不少华人与文莱皇室有着很好的交往,有些还进入了政界。资料显示,除传统的商业、餐饮是文莱华侨华人资本最为密集的行业外,近十多年来,律师逐渐成为文莱华人又一主要从事的职业。文莱现有的近百所私人律师行全部为华人开设。

  随着中国和文莱友好关系的发展,双边经贸、文化交往不断加强,中国企业近年来也相继到文莱投资,为文莱经济增添了活力。(记者 刘卫国)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