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德媒年终聚焦中国 中国大使:致力实现和平发展

2014年01月02日 09:34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临近年底,德国媒体纷纷刊登专题文章或采访专家盘点全年大事或预测未来趋势。解读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和经济社会文化趋势成为其中重要议题。

  德国“每日新闻联播”节目12月28日报道中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废止劳教制度并放宽二胎政策时说,这是改革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在11月召开的三中全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涉及经济领域以及农民工利益。改革措施有助于中国更好地面向未来。《南德意志报》近日在回顾中国投资时指出,中国投资者2013年在德国企业并购中创下纪录。全年一共有20宗并购,创下单年度收购案例数量新高。中国并购德国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未来会更多朝向大公司。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乔治·索罗斯发表的评论《世界经济的变化》得到多家德文媒体转载。索罗斯在文中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了意义深远的改革方案。这些发展态势极大地改善了当前的全球前景。中国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的这对矛盾,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深远影响。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则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他对中国保持乐观。“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存在了四千年以上,而且现在依然生机勃勃,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

  文化主题同样得到关注。《南德意志报》从12月起连续刊登九期专题报道(目前已刊登六期),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中国文学、戏剧、建筑、音乐等中国特色文化,力度前所未有。《世界报》网站介绍新书《串起中国的红线》,建议德国商务旅游人士在现代中国如何举止得体。“中国人的‘和谐’、‘礼貌’观念体现在哪里,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与德国人一样看重守时,这些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专栏文章《跟鲁道夫?施泰纳学中文》则强调了学习中文的重要性。文章说,越来越多的中文词汇进入英语,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时代精神和科技领域的重要影响。

  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近日接受《每日镜报》专访受到众多德国媒体重视。在专访中,史大使介绍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和改革举措,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和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的立场,以及他对进一步发展中德关系的看法。这篇报道12月28日在《每日镜报》时政版以3/4的版面刊登,并被《时代周刊》网站全文转载,“明镜在线”、《法兰克福汇报》网站和《商报》网站都摘引了采访内容。

  采访大使的《每日镜报》记者克里斯托夫·冯·马沙尔博士曾长期在美国工作。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以中国现在的国际影响力,德国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显然不够。”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具体部署,中国政府自己怎么看三中全会精神?这次会议对中国乃至世界有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马沙尔说,他希望直接听到中国官员的声音。同大使的坦诚对话让马沙尔的很多疑惑得到了解答。他表示,这篇采访刊登的版面和篇幅证明了德国媒体对中国话题的重视,从其它主流媒体的转载和读者评论也看出,德国民众对中国十分关注。

  本报记者在《每日镜报》网站看到,一位读者“Glockenschlag”阅读采访文章后发表评论说,“中国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不一定要变成德国人想象的样子。建立有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与国家责任之间不存在矛盾。《时代周刊》网站读者“Enqupa”写道,“中国大使在采访中不回避问题,坦诚交流,这与我们之前对中国形成的先入为主印象形成鲜明对比。”另一位读者“hansaloisd”说,通过这篇文章他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信息。如果确实像介绍的那样,中国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实现它的目标,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稳定。

  以下是德国《每日镜报》采访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全文:

  《每日镜报》:大使先生,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党的会议上决定将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这将带来哪些实际上的变化?

  史大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可以同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提并论。当年我们开始实施市场经济机制时没有实践经验可以遵循,也没有别国先例可供参考。必须进行试验,正如邓小平所说,“摸着石头过河”,先从4个经济特区开始,后延伸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直至逐步全面开放。  

  快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问题,如资源紧缺的问题,5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需要进口。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长期持续,中国单位GDP能耗比欧洲高4倍,比日本高7倍,环境污染严重。  

  《每日镜报》:改革对国有企业意味着什么?  

  史大使:群众对存在问题的不满有所增加。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裕,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各类所有制形式,不管是国有、还是集体、民营或合资,享有同等法律地位。一些国企占主导地位的领域也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  

  《每日镜报》:这对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意味着什么?  

  史大使:中国和外国企业在市场准入、法律法规等方面享受同等地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德国三大汽车品牌制造商多年来在中国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宝马公司去年在华销量同比增长近50%。  

  《每日镜报》: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会有哪些变化?  

  史大使: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法治国家是关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共产党不应凌驾法律之上。我们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政。我们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减少适用死刑罪名。我们将重点推进反腐建设,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  

  《每日镜报》:独生子女政策有所调整,但未取消。  

  史大使: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几十年内减少出生人口2.5亿多人,否则人口的过度增长将使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付诸东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问题负面效应逐渐显现。所以我们现在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有近1600万新生儿,几乎相当于前东德人口总数。新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会再增加200-300万新生儿。  

  《每日镜报》:中国什么时候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史大使:我们正在不断调整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育率非但没有上升,且在下降。农村地区的生育率虽在增长,但也低于预期。长期下去,可能有一天中国也会像德国一样要鼓励大家生孩子了。  

  《每日镜报》:稳定是改革的前提。为什么中国政府设立防空识别区,加剧与日、韩两国的岛屿争端呢?

  史大使:中国正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无意与邻国发生纠纷。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过去十年里,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由1700多亿美元增加到1万多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我们通过对话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   

  《每日镜报》:为什么在岛屿争端中不这么做呢?  

  史大使:让我们回顾一下争端由来。中日钓鱼岛争端始于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许多领土。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协议,日本必须向中国归还所有窃取之领土。但美国却将这些岛屿的行政管辖权交给了日本。中国对此提出了抗议。中日建交时双方达成共识,不采取单边行动激化争端,改变现状。

  正是日本政府通过将岛屿国有化单方面改变了现状。中方设立的防空识别区不等同于领空,也不是禁飞区,目的是建立识别不明航空器的预警机制,不对国际航线构成威胁。日本早在40多年前就设立了防空识别区。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其它国家40年前做的事。  

  《每日镜报》:美、日、韩不承认中国的防空识别区,未向中方通报多次飞越防空识别区,容易引发擦枪走火。   

  史大使:中方无法理解美、日、韩三国的行为。中方愿与有关各方进行对话。中方设立防空识别区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每日镜报》:明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有历史学家认为,当时没有国家希望进行战争,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各国争端僵持不下,许多国家民族主义倾向严重,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导火索。当前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与此类似。  

  史大使:我认为将当前东亚局势与一战时期相比是不合适的。我们要认清这类论调从何而来。中国在历史上从未侵略过任何国家,近代长期闭关锁国,后来一直是殖民主义和他国侵略的受害者。中方致力于与各国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实现和平发展。我们也看到,有的国家在利用争端服务于内政目的。

  《每日镜报》:这正是令人担忧所在。如将内政情势置于经济利益之上,将会是危险的。中国的日益强大使很多邻国感觉受到威胁。数十年前还与美国兵戎相见的越南正寻求与其同盟。导致这样的同盟出现符合中国的利益吗?

  史大使:美国一直在亚太地区。我们愿与邻国加强合作。合作中会有摩擦,这很正常。我们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出现的问题。至于他国如何感知中国,这不仅取决于我们的良好意愿。合作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我们的邻国也不愿在大国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希望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家都是互相依赖的。在亚洲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国家。各方适应这种变化也尚需时日。   

  《每日镜报》:中国为什么不谋求通过某个国际仲裁法庭解决岛屿争端?  

  史大使:目前为止我们均通过双边途径解决了类似问题,包括同印度。我们无意将此问题国际化。

  《每日镜报》:中国在近些年逐步改变了其货币储备比重:少一些美元,多一些欧元,为什么?  

  史大使:我们始终相信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当今国际秩序也需要更多的储备货币。四条腿的椅子肯定会比一条腿的椅子更稳定。美元动荡使各国深受影响,中国与欧洲均如此。因此我们欢迎一个稳定的欧元。欧债危机期间我们展示了团结协作的姿态,购买了负债国的国债。欧洲潜力非常,非常大。我们也愿意在G20峰会之前与欧洲各国更好的协调我们的立场。   

  《每日镜报》:即便在两条腿上,也就是美元和欧元,也难保椅子平稳。那第三号,第四号货币会是什么呢?

  史大使:目前美元仍是世界唯一主导货币,世界范围内欧元居其后。中国货币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相距甚远。我们正努力使人民币逐步国际化。我们与近30个国家展开双边贸易结算。欧盟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货币在贸易结算中大约占据十分之一的比例。  

  《每日镜报》:中国在未来数年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大约到那时,人民币会成为世界性储备货币的一员?  

  史大使:我们没有明确的时间表。我们的货币须具备国际储备货币所需的各种条件,并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中国也需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每日镜报》:改革方案实现中,中国对德国有何期待?  

  史大使:德国是中国非常值得信赖的伙伴。德国一贯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我们也始终支持德国的统一。默克尔总理已经六次访问中国,而且会尽快进行第七次访华。   

  《每日镜报》:有多快?  

  史大使:我想会尽可能快。中国总理不久前又重申了对默克尔的邀请。中国总理也将于2014年再赴德国进行两国政府磋商。德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30%;差不多相当于法国、英国、意大利对华贸易额总和。两国同为世界最大贸易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经济实体。我们重视通过劳动创造更多价值,我们也重视制造业。两国经济经受了经济危机的考验,这是很难得的。  

  《每日镜报》:经济问题很显然起着主要作用,你认为两国在政治上有何共同之处?

  史大使:我们从经济危机中得出的结论是相似的。都不赞成无限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们都致力于经济结构改革和加强银行监管。我们都主张自由贸易并进一步推动多哈回合谈判。  

  《每日镜报》:美国情报部门窃听事件掀起轩然大波之后,德国和巴西在联合国提出“数字时代的隐私权”的议案。中国支持进一步增强公民个人权利吗?   

  史大使:我们支持德国和巴西提出的提案。美国窃听他国最多,却总是倒打一耙。我们希望,所有国家都能一起共同讨论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共同的规则。

  《每日镜报》:中国支持每个公民自行处置其数据的原则吗?

  史大使:在网络中个人的自由度应有多大,这是各国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应当说世界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每日镜报》:奥巴马总统向默克尔总理承诺,她的手机在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受到窃听。中国也能承诺吗?

  史大使:我们没有窃听她的手机。  

  《每日镜报》:在与北京的友城关系中,柏林可以做些什么呢?   

  史大使:我们已经开展了学生交流和文化交流。此外,中国的大城市面临雾霾和垃圾处理问题。我们愿同柏林在环保领域展开合作,柏林在这方面有良好的经验,例如Alba公司生物处理垃圾很成功。我正努力将这一技术推介给北京并由此扩展至其他大城市。中国拥有130个超百万人口城市,仅北京就有2000万人口。我们还面临着交通问题。十年前北京有500万骑自行车的人,现在大多数转向汽车了。友好城市关系的意义在于让各自城市人们从对方的经验中收益。 【记者 黄发红 管克江】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