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倍一意孤行将使日本遭孤立 让日民众遭受灾难

2014年01月10日 09:5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直视过去是历史认识的出发点”,这是一本名为《8·15》的月刊杂志背面上的文字。该杂志作为日中友好8·15协会的机关刊物,已出版了529期。

  本报记者1月8日下午来到日本琦玉县熊谷市,采访了日中友好8·15协会的5位负责人。协会常任干事落合正史指出,如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能以史为鉴、正确认识历史问题,一意孤行,将使日本遭到国际社会的孤立。

    定期组织活动竭力阻止日本右倾化

  “我们这些罪恶的旧军人亲身经历过战争,并从内心深处反对战争。为了对战争进行深刻反省,我们维护日本宪法规定,放弃战争,并携志同道合者,根除战争根源,促进与邻国尤其是中国的友好关系”,这段话醒目地写在《8·15》杂志封面内页。这是1961年8月15日,日中友好8·15协会的前身日中友好旧军人协会的成立宣言。

  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协会代表干事冲松信夫看起来只有60多岁,在被问及养生的秘诀是什么时,冲松对本报记者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反对日本右翼保守势力试图再度武装日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促进日中友好。

  冲松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协会的历史。他说,日本陆军中将远藤三郎等人曾参加过轰炸重庆,他们有着战争的惨痛经历,认为日本有必要正视并深刻反省历史,与邻国友好,尤其应该与曾经因日本而遭受巨大灾难的中国保持友好,所以组建了日中友好旧军人协会,维护日本宪法规定,放弃战争,并组织各种活动反对日本再度武装化,协会后因旧军人越来越少而改名。

  冲松说,为反对右翼势力不择手段使日本不断右倾化,现在日中友好8·15协会每月都会组织会员一起讨论时政问题,虽然只有数百人,但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增加了大家与右翼势力做斗争的信心。希望协会进一步壮大,能够有效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的反动行动。

  安倍可能再让日本民众遭受灾难

  落合正史表示,安倍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极其错误的行为,不仅伤害了曾遭受日本侵略与殖民统治的中韩等邻国国民的感情,遭到邻国的强烈谴责,也遭到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对。安倍经常挂在嘴边的“恢复日本”,是使日本回到战前,这极有可能再次让日本民众遭受灾难。

  另一位常任干事加藤富士夫十分愤慨地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一件极为恶劣的事情。正常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参拜靖国神社会遭到中韩等很多国家的强烈反对,一国首相绝不应该去做对本国利益有害的事情。但安倍的人性本身存在缺陷,不管别人多么痛苦,对国家多么不利,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就不择手段。安倍这种性格与其家庭出身有关,其外祖父岸信介是战犯,父亲安倍晋太郎是非常保守的政治家,从小耳濡目染,“参拜靖国神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一件好事情”等思想已经渗透到安倍的骨髓。

  冲松补充道,参拜靖国神社与安倍主张的行使集体自卫权、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案》等行为密切相关,这都是为战争做准备。常任干事小林悦子女士也认为,安倍作为首相绝不应该去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日本民众应大声表达反对安倍之意

  退休前曾是高中老师的加藤富士夫表示,自己经常让学生们通过多种手段了解真实的日本历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一直倾听大家发言的常任干事秋山博史表示,恐怕安倍的性格很难改变,像安倍那样不能识时务的人出任首相是个很大的问题。安倍内阁原本就因历史等问题难以搞好与中韩两国的关系,此次参拜让关系改善更加困难。秋山说,去年12月6日,安倍内阁虽然利用国会占多数议席强行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但民众并不赞成,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对游行,安倍内阁支持率也急剧下降。希望更多的日本民众积极发出反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声音,包括日本媒体在内的各国媒体也应该对这样的反对之声多进行报道,让安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错误,各国民众是多么地反对。

  落合也表示,如果10万、20万甚至50万日本民众走上东京街头,举行反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游行,那么安倍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新的认识。(记者 刘军国)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