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面临国内国际两大课题

2014年01月29日 11:2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27日发表文章指出,在金融领域,中国依然有些犹豫。两个大问题不断出现,一个是国际方面的,一个是国内的:人民币会不会很快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对抗美元?影子银行的迅速增长会不会成为定时炸弹?

  文章称,人民币的确开始发挥全球性作用,既作为兑换中介,也作为价值存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允许甚至推动在香港和其他地区(包括伦敦,尽管目前规模较小)的离岸交易。过去,各国央行通常倾向于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用本国货币交易。但是中国在离岸市场发展中发现了优势,既能让本国银行在货币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一些实践,又能避免解决兑换方面的棘手问题。结果,人民币在交易最多的货币排行榜上攀升至第八位,尽管它在全球外汇交易市场上依然只占稍多于1%的份额。

  要想摆脱这种境遇,需要发生一系列事情。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列出了一个很易于操作的清单。中国企业和个人在购买国际资产方面需要有更大的自由。这很有意义。中国每年资本输出约2500亿美元,这些资金几乎全由国家部门投资于主权资产,主要是美国债券,回报率很低。中国还需要接受资本账户可兑换性,并推动能提供各种期限人民币资产的市场的发展,使之更具深度和流动性。

  这何时能实现?达沃斯论坛的共识是“暂时不会”,尽管所有的改变都对中国有意义,但是中国政府不会很快采取行动。中国的改变通常会带给人惊喜。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是巨大的。一旦大坝被冲开,市场将迎来洪峰。在一场讨论中,需要听众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元在2030年是否依然是头号储备货币。只有四个人投票认为不是。

  文章称,第二个问题也引发分歧,不过人数比较平均。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主导着某种金融约束。受益者是政府、银行和大公司借款人,这主要是指制造商,它们获得了低息资金。受损失的主要是富有的家庭。现在,个人开始在网络上寻求更好的回报率,这种高回报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货币市场基金实现的。这些资金接下来又被贷给借款方,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政府平台,用于为基础设施融资,包括急需的公路和并非必不可少的政府办公大楼。这种体系能有多安全?

  有些人说,这是典型的泡沫。随着基金跌破面值,最微小的房地产市场下跌都会引发一波崩溃。其他人认为这个问题是可控的,只要投资资产质量高,就无需担忧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减弱。

【编辑:王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