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重新评估后认定失联客机搜寻重点仍在印度洋

2014年05月12日 1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2014年4月14日,澳大利亚国防军公布的照片,澳大利亚海军“海洋之盾”号搜救船上的水下自动潜航器被投入印度洋南部海域中,参加马航的搜救工作。  

  中新网5月12日电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负责重新评估数据并重新安排马来西亚航空370航班搜索工作的国际专家经分析,似乎坚持之前作出的有关这架飞机最有可能在南印度洋坠毁的结论。

  据报道,调查人员此前承诺,要在于14日在澳大利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彻底重新检查所有的信息及分析。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重新审视那些引导搜索工作的数据和假设。不过,由于没有新的重要雷达或卫星信息,最近这次技术分析基本支持以前的测算结果。

  目前,据知情人士说,关于寻找飞机残骸的最佳区域,专家们的观点还没有重大变化,也就是位于澳大利亚以西约1600公里的印度洋深处。

  负责协调搜索事宜的澳大利亚前国防部长休斯顿说,调查人员之前已承诺重新评估已搜集到的所有数据,并确定分析、推理以及结论是否准确。

  在继续行动之前,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沙姆丁曾承诺将重新审视专家们作出的所有技术分析。

  不过,这些知情人士称,几周后启动下一阶段搜索时,预计承包商们的工作重点还将是系统搜索调查人员之前确定的同一段“走廊”,该区域长约400英里(合644公里),而需要搜索的海底面积可能总共有2万平方英里(5.18万平方公里)左右。

  本周晚些时候,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空难调查人员和业内人士在堪培拉的非公开会议将会结束。报道指出,除非有意想不到的新线索,否则上述意见很可能就是堪培拉会议的共识。

  然而,在安排接下来的步骤时,政界人士和决策者仍在权衡部署哪些水下探测技术最有效。使用水下声呐设备进行搜索可能要花费长达一年的时间,具体情况取决于天气和设备类型。

  报道还说,中国、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正在商谈谁将为大约6,000万美元的搜索费用埋单,并讨论是否要让失联客机的制造方波音公司(Boeing Co。)或其他方面出资。

  为了对水下搜索行动提供帮助,专家们正在优化他们对脉冲信号(即客机与商业卫星之间的数字通讯信号)的第八次分析,将飞机一系列可能的速度、高度和燃油消耗速度纳入考量。

  据知情人士说,预料中的搜索区域仍与马来西亚政府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地图标注相符。但在这架载有239人的飞机从民用雷达上消失并大幅改变航向的两个多月之后,有关方面仍未发现任何残骸,因此调查人员对飞机失联潜在原因的看法似乎也不再那么一致了。

  包括总理在内的马来西亚高级官员不断重申,调查的重点是人员对飞机的蓄意操纵。

  据知情人士说,在当前一轮会议上,这仍是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政府官员和行业人士普遍持有的观点。不过,另据一位熟知相关进展的人士透露,从某种程度上说,飞机发生系统故障的可能性仍未被排除。

  随着调查人员对这些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已经研究过的有限数据进行重新评估,围绕这架飞机究竟发生什么的讨论又再度升温。

  目前,很多基本的问题依然没有找到答案。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地图显示了失踪飞机可能的几条飞行路线,这表明调查人员仍然不能肯定飞机在印度洋上空的飞行轨迹。

  虽然专家们支持英国卫星运营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对脉冲信号的计算,但他们依然不确定这架飞机在发出这些脉冲信号之间的飞行路线。

  目前仍不清楚这架飞机的飞行路线是被手动控制的,还是一直按照既定路线飞行直到燃油耗尽。已获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和其他调查人员证实的卫星数据均无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除非搜寻人员能找到俗称“黑匣子”的飞行数据记录仪,否则大部分疑团可能仍将难以得到解答。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上周表示,已派370航班项目工程师团队的负责人前往澳大利亚加入评估工作。这家位于英国的卫星通讯公司表示,派出负责人的目的是重申该公司为何认为其对飞机坠毁区域的分析是正确的,而不是带去新的分析。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上一次对数据进行重大调整是在4月初。当时370航班项目工程师团队分析师了位于赤道上方约22000英里轨道上的卫星在被地球遮挡时的冷却问题。那次分析非常深入,考虑到了从太阳到电池电源的转化和内置加热器的激活问题,以确定卫星和飞机每次握手时传输频率的细微变化。

  知情人士称,在堪培拉举行的此次会议将持续至本周中期,工作组将在会议结束后准备一份报告,与搜寻工作相关部门和加入到搜寻工作中的民用承办商共享。相关部门并未表示,这份报告是否会对外公布。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