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倍骤然加快解禁集体自卫权步伐

2014年06月17日 05: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14日强调,如果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那就意味着开启了通往战争之路,意味着将来可能会与美国等国家一起参与战争。近日,自民、公明两执政党围绕修改解禁集体自卫权宪法解释的协商猛然提速。

  分析人士指出,对首相安倍晋三来说,能否解禁集体自卫权早已不是问题,如何让解禁的过程显得“民主”才是他向自民党下达的课题。照目前形势来看,安倍政权有可能在6月22日本次国会结束前通过内阁决议案,以便在强行解禁集体自卫权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公明党“刹车”失灵

  与自民党结成执政联盟的公明党一直以“和平之党”自居,被日本政界认为是防止安倍政权暴走的最后一道“刹车”。在两党开始就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进行磋商后,公明党始终态度谨慎,对自民党提出的假想事例提出质疑,认为自民党的举动操之过急。

  尽管两党对此分歧严重,但公明党始终胳膊拧不过大腿。苦于在政治力量上与自民党的悬殊差异,为避免两党对立激化影响执政联盟稳定,6月13日,公明党执行部表示已经就允许为解禁集体自卫权而修改宪法解释一事达成一致。17日,内阁最终决议案将提交自民党和公明党审议。

  观察人士指出,公明党挣扎着踩下的刹车,最终以失灵宣告结束。没了公明党的阻碍,预计今后在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上,安倍政权将更加随心所欲。

  安倍占据主动权

  自2012年12月上台以来,安倍始终致力于修改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鉴于通过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步骤多、时间长、难度大,安倍政权便酝酿通过修改政府对宪法的解释来实现所谓集体自卫权的合法行使。

  要通过修改政府的宪法解释来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政权面临的阻力其实也不小。

  2013年8月8日,安倍政府解除了抵制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日本内阁法制局局长山本庸幸的职务,安排“空降兵”——原日本驻法国大使、对解禁集体自卫权态度积极的小松一郎担任内阁法制局局长,为修改宪法解释做好人事铺垫。

  观察人士指出,日本内阁法制局在战后一直肩负解释宪法的重任,以“独立性”自居,连首相都不能轻易介入。如今,内阁法制局已变成对政府唯命是从的官僚组织,曾经的“宪法守护者”被安倍控制了人事权,失去了抵抗能力。

  此外,在野党的反对本来也该是制约执政党的一道关卡,但在掌控了参众两院的自民党眼中,在野党矛盾重重,已构不成威胁。5月底,日本维新会分裂,由此拉开日本在野党重组大幕。包括日本维新会分裂后的两党、大家党、连结党甚至民主党在内的在野党纷纷开始合纵连横。在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内,党首海江田对重组态度谨慎,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而前党首前原诚司则赞同解禁集体自卫权,并推动解除海江田的职务。安倍利用在野党的混乱成功占据了主动权。

  “新三条件”后果恶劣

  自民党和公明党高层13日举行执政联盟安保政策会议,自民党提出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新三条件”。

  这三个条件是:其一,如果日本的“国家存在、民众性命、自由和寻求幸福的权利因日本或其他国家受到武力攻击受到严重威胁”;其二,不存在其他现有的合适手段击退侵略,保护民众权利;其三,仅限必要最低限度动用武力。

  其中,自民党将自卫权的发动由“日本受到攻击”扩展到“日本或其他国家受到武力攻击”引发格外关注。

  日本专家学者指出,虽然政府强调集体自卫权的行使会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但“新三条件”有充分的可能会被扩大解释。日本前内阁法制局长阪田雅裕说,只要政府认为“国家存在、民众性命、自由和寻求幸福的权利”受到威胁,就无法阻止集体自卫权的发动,能否控制在最小限度也无法衡量和判断。

  日本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倍的真正目的是要逐渐扩大行使集体自卫权,“表面上说是最低限度,但实际上要彻底架空宪法第九条”。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虽然日本政界、民间对安倍修改政府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仍存在很多质疑和反对,但疯狂的安倍依然一意孤行。刘秀玲

  (据新华社电)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