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华盛顿邮报》前总编写完人生传奇

2014年10月23日 09:28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执掌《华盛顿邮报》26年、成功带领《华邮》转型为世界顶尖媒体的美国传奇新闻人、《华盛顿邮报》前总编本杰明·布拉德利21日去世,享年93岁。曾因报道“水门事件”将总统拉下马的布拉德利堪称美国新闻行业的标志性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亲自为他颁发了自由荣誉勋章。

  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晚通过一份声明追忆了布拉德利的一生。他说:“对布拉德利而言,新闻业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是对我国民主制度至关重要的公益事业。”奥巴马对布拉德利本人称赞有加,称其是“一位真正的新闻人”。

  《华盛顿邮报》22日报道称,布拉德利1965年刚接手《华邮》时,该报还只是个缺乏特色和卖点的普通纸媒。当时比较受读者关注的版面叫“女人那些事”。布拉德利决心带领《华邮》摆脱传统都市日报的风格,专注于大胆且富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同时学习畅销杂志的编辑风格,并通过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能广纳新闻人才。在布拉德利出任《华邮》总编辑期间,该报发行量和工作人员数量翻了将近一倍,《华邮》增添的特色栏目被其他媒体争相效仿。布拉德利时代的《华盛顿邮报》夺得了17次普利策奖,此前的得奖次数仅为4次。

  布拉德利掌舵《华邮》期间,最有名的报道当属对“水门事件”的大胆披露。因为新闻媒体的强势介入导致总统在任期内辞职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华盛顿邮报》从此声名大噪。然而,“水门事件”并不是布拉德利的职业巅峰,《华邮》最大胆的一次尝试是对“五角大楼越战秘密文件”的深度披露。尼克松政府曾试图通过法律途径对相关报道施压,但未能成功。

  说到布拉德利本人的特征,美国媒体常用“魅力十足”、“声音沙哑”、“性感迷人”和“无所畏惧”等几个关键词来形容。美国雅虎新闻网22日报道称,布拉德利早年一张没系纽扣、展露宽大胸肌的照片曾登上《名利场》杂志,让人印象深刻。即便年过八旬以后,布拉德利依然“风采不减当年”,《纽约时报》一名专栏作家曾惊叹“这哪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布拉德利也很有“女人缘”,据说好莱坞老一代女明星劳伦·白考尔对他颇有好感。

  布拉德利以“擅用贤能”著称,《华邮》称其“只雇用比自己聪明的人,并协助他们施展才能”。但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曾有一名年轻记者感人肺腑地报道了一个“8岁毒瘾儿童”的故事,并在1981年获得普利策奖。后来,报社才发现所谓“毒瘾儿童”纯属子虚乌有,就连作者本人的履历都是捏造的。查明真相后,布拉德利迅速退回普利策奖,熟悉他的人称,这件事把他“伤得不轻”。

  《华邮》说,布拉德利对新闻报道的热情无需多言,但他对行政管理工作却非常懒惰,几乎是“能少做就少做”,常把琐事丢给下属。由于布拉德利曾在海军服役,在军中养成了“飙脏话”的习惯,有时甚至会“出口成脏”。据其老友回忆,布拉德利交友广泛,“上至总统肯尼迪,下至农民印刷工”,他都能说得上话。即便是在晚年,他还时常能和年龄不及自己一半的年轻人开怀畅饮,以至于一些老友慨叹称,“他重新定义了‘年过八旬’的概念”。(记者 陈丽丹 刘艺华)

【编辑:张尼】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