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或晚于市场预期

2015年05月25日 21:3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随着美联储加息日程的临近,新兴市场国家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再度陷入焦虑。尽管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上周五(22日)表态,预计会在2015年内加息,并强调“需要看到劳动力市场状况持续好转,而且需要在通胀中期重返2%方面抱有合理信心”,暗示6月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加息“靴子”究竟何时落地,影响几何,依然牵动着投资者们敏感的神经。

  据记者了解,目前许多市场参与者预期,此时点可能会在今年9月。

  针对这一问题,在23-24日于北京召开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与会专家们也给出了分析和判断。

  “我个人觉得美联储加息会晚于市场预期,加息的力度也低于市场预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表示。“美国目前无通胀,而且2008年危机以后,美国现在GDP规模跟趋势线上有10-12点的差,从美联储角度出发,如果可能的话需要保卫战略机遇期,让经济增长持续时间长一点。”

  “我认为美联储想要做的事情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让市场看不清的东西。也就是央行所谓的‘建设性模糊’,目的是尽量延迟加息的时间,尽量减缓加息的力度。”黄海洲说。

  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看来,美联储存在着犯两类错误的风险,第一类错误是美国复苏好,加息过晚,后果是资产泡沫、金融风险;第二类错误是美国经济复苏仍需巩固,加息过早。如果美国经济本身并不怎么样,但加息过早,美国经济再跌回去,很难不进行新一轮的QE(量化宽松)。

  “美联储犯第二类错误的成本过高,今年内加息概率都不是很大,加息时点可能会出现在2016年。”姚余栋判断。

  “耶伦的美联储升息会慢于市场预期。但我个人认为美联储早就该加息,去年就应该加。”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周皓说。他曾在美联储就职十多年。

  “无论是市场还是央行及政策制定者,都需要很好的了解2008、200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打赌9月会加息。我相信2017年美国的利率不会超过2.5%,英国的利率不会超过1.5%,日本和欧盟还会是0,中国的利率也要比现在利率低,通缩比市场上想象的更严重。”英国金融局原主席、新经济思维研究所理事会主席Adair LORD TURNER与市场人士的预期基本一致,但他给出了更为长期和具体的估计。

  总体来看,多数专家倾向于加息晚于今年9月。

  对于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有研究者盘点过去30多年美联储的决策和影响,发现每当隔夜拆借利率升高,经济就会出现下滑或变糟。每当美联储开始加息,市场就会出现盘整,下跌甚至暴跌。而目前对此反应最直接的莫过于金市,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国际金市再现回落,纽约市场金价较前一周下跌1.7%,重新回到每盎司1200美元附近。

  此外,2013年5月,听闻“美联储将退出QE”的消息,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南非五国的国际资本疯狂流出的“脆弱表现”仍让人记忆犹新。

  对此专家认为,当前各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较当年大幅增加,有能力更好地应对资本外流,不会再出现当年的“悲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早些时候也曾指出,美联储若加息会释放经济真正复苏的良好信号,且当前动作较为小心谨慎,仍然比较耐心,不会对中国构成很大威胁。

  但从更长期的情况来看,“美联储一旦加息,将进一步收缩全球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已经结束购债,有些债券到期也会结束流动性。”姚余栋表示,随着美联储、欧央行、日央行及英格兰银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先后退出,预计2017年左右,全球流动性供给会有一个断崖式的下跌。

  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李稻葵表示,目前市场已经得到信号。央行也在积极应对,适当增加流动性,不应简单把央行的操作看作是“央妈”救市,应也有防止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资金外逃和国际流动性收缩等其他冲击的考量。

  专家认为,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新挑战,未来中国货币政策仍需多方考虑,谨慎“出招”。(记者 安娜 何强)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