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平壤会晤时机特殊 朝韩巩固三大目标

2018年09月19日 23: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朝韩签署《9月平壤共同宣言》 就无核化方案达成协议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吴旭 杨在扬)正在平壤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19日与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签署《9月平壤共同宣言》,双方就早日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加强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朝鲜半岛建成永久和平地带等达成一致。此间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宣言的签署表明朝韩双方在重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共识,对下一阶段朝韩关系及朝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特殊时机显会晤重要

  在今年4月27日金正恩与文在寅首次会晤中,金正恩曾邀请文在寅秋天访朝。虽然这次平壤会晤看似是双方达成的默契,但实际上却处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

  这次是朝美领导人6月份新加坡会晤后金正恩与文在寅的首次会面。新加坡会晤后,朝美关系未能达到国际社会预期,美方表现出“焦虑”。特朗普近日推迟了国务卿蓬佩奥的访朝行程,美国舆论就表示这主要是担心蓬佩奥“空手而去又空手而归”。而朝方对美方的态度也颇有微词。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劳动新闻》刊发评论就朝美无核化磋商批评称,朝美协商未能取得进展责任完全在美方。

  在朝美高层谈判陷入僵局时,文在寅此次访问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双重目的就是既要进一步巩固和继续推进北南和平合作和解进程,又要打破朝美在无核化问题上的僵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

  杨希雨认为,这次平壤会晤,双方对无核化问题达成了进一步的明确共识,这种共识包含着一些具体措施,比如朝鲜决定永久废弃东仓里发动机试验场和导弹发射台等。这些为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注入了实质性动力,对于化解朝美无核化分歧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平壤会晤巩固三方面目标

  今年4月27日,文在寅和金正恩在板门店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宣布双方将为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而努力。《板门店宣言》实际上包含了三方面目标,一是要加强北南全方位合作,包括经济合作、离散家属团聚、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二是要消除半岛战争风险,降低北南之间的军事紧张关系;第三则是重申无核化立场。

  “这三个方面在《板门店宣言》中有明确的阐述,但这只是原则性共识,此后北南之间进行了包括将军级会谈、高级别官员会谈等一系列会谈,通过工作层面的密集接触,本次平壤会晤依然聚焦北南关系,减少军事紧张,无核化这三大议题,不同之处在于,平壤宣言在这三方面注入了更多实质性的举措。”杨希雨说。

  双方此次就道路交通合作、离散家属团聚等达成了更具体的实施办法;在降低军事紧张关系方面,双方签署了落实《板门店宣言》的军事协议。

  “这些举措其实是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板门店宣言》所提出的目标和原则性共识,对下一步半岛局势发展乃至朝美之间在核问题上的谈判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杨希雨说。

  在无核化问题上,平壤宣言提到永久性关闭东仓里发动机试验场和导弹发射台,并表示若美国采取进一步举措,朝方有诚意继续采取永久废弃宁边核设施等追加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专家王俊生认为,这两项举措实质上回应了美国和外界对朝鲜核问题的关切。能否推动《板门店宣言》和平壤宣言的落实,仍然取决于半岛核问题如何发展。

  为朝美核僵局提供钥匙

  今年以来,北南双方已实现三次领导人会晤。在本次会晤中,金正恩承诺将于近期访问首尔。

  “双方近期以远超过去的频率进行首脑会晤,表明北南交流和合作进程已经跨入了一条由最高层亲自引领的快车道,对下一阶段的北南关系有着深远意义。”杨希雨说。

  王俊生表示,金正恩如成功访问首尔则意义巨大。这代表朝韩双方有诚意和平共处。从目前双方领导人互动的情况看,今后双方除领导人互访,还有可能进行互设代表处机构和其它的一些合作。

  朝鲜半岛要实现长治久安,就要解决“核”与“和”两大问题。杨希雨指出,从本次平壤会晤取得的成果看,在核问题上缓解了朝美的尖锐矛盾,为朝美核僵局提供了一把钥匙。而在这样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有关各方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成果,汲取以往的教训,以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一步步走下去综合解决问题,半岛才能进入真正和平的新时期。(完)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