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类收到来自宇宙的短消息 这条“新提醒”来源未验证

2019年01月16日 09: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这条“新提醒”来源未验证  

  您有一条来自宇宙的新短消息,请查收!

  去年8月~10月,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团队监测到13个有重复讯号的无线电信号。这些讯号来自15亿光年之外,被称为快速射电暴。

  消息一出,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呼喊“不要回答”。天文学大咖表示“有待观测”。科幻作家刘慈欣发声,回应的事要“慎重一些”。

  CHIME团队的成员滕杜卡尔对媒体回应,这些快速射线暴“能量巨大”,每秒的数据量接近13T,“不太可能来自外星人”。

  这或许让许多人既松了一口气,又感到失落。

  1967年11月28日,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乔斯林·贝尔和她的老师安东尼·休伊什,用剑桥穆拉德射电天文台的行星际闪烁阵列监测到来自宇宙的无线电信号。信号非常规律,发现者一度怀疑它来自外星生命,甚至将其称为“小绿人1号”(LGM-1,外星高级智能生命)。

  很快他们发现,信号的发出者其实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脉冲星无线电信号,引起了轰动。有摄像师拍摄时,要求贝尔挥舞双臂,边跑边喊“瞧,朋友们,我发现啦”。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戴上“眼镜”和“助听器”的人类努力把脸凑向宇宙,想多看见听见点儿什么。我们关心脚下的土地,关心粮食和蔬菜,也好奇头顶有什么。某颗恒星的亮度骤减、某段可疑的宇宙信号,都能让人激动不已。如今这些暂未找到科学解释的快速射电暴,也是其中之一。

  英国科幻大师亚瑟·克拉克曾说,“也许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或者我们不是,两者都一样可怕”。1945年,他在英国《无线电世界》杂志发表论文,论证用卫星进行全球范围无线电通信的可能性。他的设想在15年后被美国航空航天局变为现实,全球通信卫星的静止轨道因此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科幻作家的设想有些实现了,有些还停留在想象中。

  1966年,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曾在小说《罗卡农的星球》中创造了一种名叫“安塞波”(ansible)的技术,能够制造出星际间的即时通信装置,这个名词是从“answerable”(可以应答)演变而成。其他科幻作家后来也开始使用这个设定,20世纪80年代,科幻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就曾在其作品《安德的游戏》中,让主人公使用安塞波技术远程实时指挥前线的舰队,跨越数光年的距离跟虫族打仗。

  科幻作家无法替科学家完成工作,但也有不少设想是基于已被论证有可行性的技术。比如利用虫洞进行星际通信,或是像刘慈欣《三体》中写的那样,用太阳作为信号辅助器,给三体文明“回短信”。

  名为“亚空间通信”的设定更为流行。美国科幻剧集《星际迷航》里,柯克舰长就借助“亚空间通信技术”,将电磁波以超过光速19.87万倍的速度发送进去。《星球大战》系列中的星际通信装置,也是基于同样的设想。

  亚空间技术离我们太远,最近几年,更常见的设想是量子通信,《三体》中的外星AI智子就是使用这种方式。量子通信的原理是量子纠缠,这种量子力学现象指的是微观世界里,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无论距离多远,一个粒子产生变化,另一个粒子会有相应反应。

  2016年8月16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太空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不过,目前实现的量子通信只是用量子技术给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加密,信号依然是用激光通道传送,并未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实现星际通信,也许可以指望引力波或中微子。引力波是宇宙中大质量物体运动时所产生的曲率变化像波一样,以光速向外传播。它穿透性好,衰减速度慢,这才像是有格调的外星人发消息的方式。

  中微子则是一种质量极小、不带电的中性基本微粒,速度接近光速,直线传播,可以轻松穿透钢铁、海水,甚至整个地球,信息损失极小。2012年11月,美国科学家用粒子加速器首次实现了中微子通信。遗憾的是,这种技术目前仍然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

  我们的通信技术从点火、放鸽子到发射无线电,从2G时代到5G时代,增加的不仅仅是数字。如果我们的征途注定是星辰大海,能够让一条消息快速穿越时间空间,至关重要。

  无论这个宇宙是黑暗森林还是大同世界,人类都想作好面对它的准备,即便地球上的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依然还在寻找好好沟通的办法。许多科幻作家在作品里构想过与外星文明接触的场景,星际商贸、宇宙联邦乃至太空战场。亚瑟·克拉克也曾预言,2030年,人类将遇到外星文明。

  成真或失落,再等11年。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邢天然】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