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打破英国王室传统 梅根王妃决定在家生宝宝

2019年04月13日 11:0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打破英国王室传统 梅根王妃决定在家生宝宝

  英国王室当地时间4月11日发布了一则声明,让一直期待着王室新宝宝出生的媒体大感失望:梅根王妃和哈里王子决定不将宝宝出生的计划公之于众。

    资料图:2018年5月19日,英国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哈里王子大婚。DAMIR SAGOLJ
    资料图:2018年5月19日,英国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哈里王子大婚。DAMIR SAGOLJ

  肯辛顿宫发布的声明称:

  “苏塞克斯公爵和公爵夫人非常感谢英国和全世界人民在他们准备迎接他们孩子的时候对他们的友好。两位殿下私下决定,不将宝宝的出生计划公之于众。一旦有机会作为一个新家庭私下庆祝后,公爵和公爵夫人也期待着与所有人分享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这意味着,媒体无法在梅根王妃和哈里王子的宝宝出生几小时后,就拍到这一家人的合影。

  梅根为何不遵守王室生娃“传统”?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英国王室每一次迎来新成员,都会吸引全世界关注。

  近几十年来,英国王室基本形成惯例:新宝宝在圣玛丽医院林多翼豪华产房出生,几小时后和父母一起在医院门口拍摄合影。

  凯特王妃的三个子女——亨利王子、夏洛特公主、路易斯王子都出生于林多翼豪华产房,在宝宝出生不久之后,凯特王妃就抱着小宝宝与威廉王子一起出现在医院门前。

  一定程度上,这是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亲黛安娜王妃形成的传统,1982、1984年在林多翼生下宝宝后,黛安娜王妃就抱着宝宝与查尔斯王子一起接受媒体拍照。

  那么,梅根王妃为何不愿意遵从这一传统,在林多翼生宝宝,生完后就拍张照公开呢?

  这里面其实大有门道。

  一方面是因为,梅根认为这种生宝宝的形式就像“金鱼缸”,没有太多隐私。据英国《每日邮报》,梅根反对在生完宝宝仅几个小时后,就得穿着高跟鞋光鲜亮丽地暴露在媒体的闪光灯下。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梅根的宝宝处于王室继承第七顺位,基本上没有成为国王或女王的可能性。甚至,梅根的宝宝也不会享有“殿下”的称号。因此,梅根决定不让自己的宝宝太多地暴露在公众眼前,希望她/他过一个更加平常的生活。

  梅根要如何生宝宝?

  据BBC,梅根王妃预计将在她与哈里王子的新家弗罗格莫尔小屋(Frogmore Cottage)生产,哈里王子也会全程陪伴着她。

  事实上,虽然黛安娜王妃和凯特王妃形成了一个王室生宝宝的新传统,但英国王室关于生宝宝还有一个更悠久的传统——在家生。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四个孩子都是在家生产的,查尔斯王子、安德鲁王子、爱德华王子生于白金汉宫,安妮公主则生于克拉伦斯王府——当时白金汉宫正在修理。

  伊丽莎白女王本人及其妹妹玛格丽特公主也是出生于王室居所,女王的父亲乔治五世、祖母玛丽王后也都是生于王室居所。

  因此,梅根王妃选择在家生宝宝,不是打破传统,而是遵循了一项更久远的传统。

  在家生宝宝有何讲究?

  一定程度上,梅根王妃算是“高龄产妇”,她目前已经37岁,而这也是她的第一个孩子。

  不过,《每日邮报》称,梅根王妃目前身体状况非常好,因此她希望能够在私人住所内自然生产。不过,《每日邮报》援引消息人士称,梅根和哈里也没有完全排除医院生产的可能性,因为超过35岁的产妇在生产时可能会有更高的风险。

  另据《名利场》杂志,梅根虽然选择不用女王的医疗团队,但一方面女王的医疗队还是会时刻准备着,另一方面梅根也指定了自己的医疗团队,为生产做好万全的准备。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少的人选择在家生产。2017年,英国选择在家生产的产妇仅有2.1%。不过,梅根王妃选择在家生产可能会鼓励一些女性选择在家生产。

  据BBC,英国国民健康保险服务(NHS)发布的指导方针称,对于那些低风险产妇,在哪里生产基本都是安全的——而产妇应该可以自由选择最舒适的生产环境。

  201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首次生产的产妇在家生产风险会比在医院要高一些,但对宝宝产生伤害的比例还是低于1%。而第二次及之后的生产,在家或是在医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英国在家生产研究专家山姆·托德称,在家生产的主要优势是产妇感觉更舒适,“由于处在熟悉的环境中,产妇会更加放松、更加平静”。

  不过,对于那些有并发症风险的产妇,在有着专家随时待命的医院生产会更合适一些。

【编辑:刘丹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