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研究:福岛核事故放射物质在太平洋循环 对生物无影响

2019年06月14日 1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6月14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前,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团队汇总的研究结果显示,因福岛核事故流入太平洋的放射性物质向东进发,抵达北美大陆后开始向西流动。据悉,预计今后将受千岛寒流的影响回到日本附近。这些放射性物质活度极低,是对生物不会产生影响的水平。

  据报道,上述结果是团队分析海水后作出的判断。此次研究结果或将帮助查明放射性物质长时间在北太平洋循环的情况。

  报道称,该团队2017年6至8月采集了北太平洋共23处的海水,检测出铯134。该物质是核试验不会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因此被认为是由福岛核事故释放。除直接进入海中外,还可能是从上空落入日本近海的太平洋,跟着海流流动。

  2014年实施的调查显示,放射性物质流至西经150度附近。此次团队对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近海、以及白令海进行了调查。北半球亚寒带地区存在逆时针流动的“亚寒带循环”海流。曾经高活度的是该海流流动强烈的沿岸地区。该团队认为,放射性物质沿着亚寒带循环海流抵达了北美的西海岸后向西进发。

  据悉,铯134溶于水,以类似块状分布在最深至约200米的海水表层,在比300米深的海水中并未检测到。活度为每立方米海水最大0.8贝克勒尔,是日本政府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值(每公升10贝克勒尔)的万分之一以下。考虑到放射性物质半衰期等因素,事故当时大概为6贝克勒尔。

  据团队成员之一的该机构主任技术研究员熊本雄一郎表示:“实现了以放射性物质为标记,明确看到了北太平洋的循环。了解海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未来预测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编辑:卞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