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名科学家因“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分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9年10月09日 2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英日三名科学家获此殊荣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斯德哥尔摩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9日傍晚宣布,将2019年诺贝化学奖颁给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约翰·古德伊纳夫(John Goodenough)以及日本化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突出贡献。

    当地时间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名科学家,以表彰其在锂电池发展上所做的贡献。
    当地时间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名科学家,以表彰其在锂电池发展上所做的贡献。

  “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诺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写道,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基础是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奠定的,自1991年进入市场以来,锂离子电池“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无线、无化石燃料的社会奠定了基础”,“为人类带来了最大效益”。

  此次获奖的三位科学家是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开拓者,并至今工作在研发一线。

  惠廷厄姆1941年出生于英国,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在埃克森美孚研究与工程公司和斯伦贝谢公司工作16年后,他于1988年加入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校区担任化学教授。惠廷厄姆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超导体,寻找“实现无化石燃料能源技术”的方法并发现“一种能量极其丰富的材料”,被誉为“锂电池之父”。

  古德伊纳夫1922年出生于德国,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任职,后加入牛津大学,任无机化学实验室主任。在此期间,他于1980年证明,将钴酸锂用作电极,可显著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这项重要突破为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现在,全世界的便携电子设备都采用这种电极。

  1986年,古德伊纳夫加入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教学与科研至今。95岁高龄时,他还带领团队研制出首个全固态电池。

  吉野彰1948年出生于日本,他毕业于京都大学,随后进入旭化成公司,1981年开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在古德伊纳夫的研究基础上,吉野彰在1985年创造出首个商业上可行的锂离子电池。

  诺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指出,锂离子电池因其重量轻、可充电、功能强大,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各领域。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锂离子电池来为我们用于交流、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和获取知识的电子设备提供动力。不仅如此,锂离子电池还可储存大量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能源,使一个“无化石燃料的社会”成为可能。(完)

【编辑:潘力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