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汉德克是一位有良知的伟大作家”——访新科诺奖作家中文文集主编

2019年10月22日 1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柏林10月22日电 题:“汉德克是一位有良知的伟大作家”——访新科诺奖作家中文文集主编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今年10月10日,中断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公布2018年和2019年的该奖得主。这一“双黄蛋”随即成为16日至20日举行的全球图书业盛会法兰克福书展热门话题。

10月16日,法兰克福书展上展出的汉德克中文版作品集。<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彭大伟 摄
10月16日,法兰克福书展上展出的汉德克中文版作品集。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其中,2019年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可谓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其创作横跨文学、戏剧和电影三界,戏剧《骂观众》和电影《柏林苍穹下》等作品在中国文艺圈不乏知名度;另一方面,尽管九卷本汉德克中文作品集早在2016年已面世,真正读过汉德克文学作品的人在中国仍寥寥可数。而在西方媒体上,汉德克多年来则因其政治立场而饱受争议。

资料图片: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何看待这样一位“难以被定义”的诺奖文学家?中新社记者在刚刚闭幕的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专访了汉德克中文版作品集主编、翻译家韩瑞祥。

  获奖实至名归,却又太晚

  “他无论如何都应该在我之前获奖。”汉德克获奖消息一出,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为奥地利作家的耶利内克感慨道。

  “她这话说得很实在。”韩瑞祥认为,汉德克可能是德语作家中“为数不多最有资格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之一”。

  汉德克于1942年出生于奥地利南部克恩滕州格里芬。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去往第九王国》《缓慢的归乡》《无欲的悲歌》、剧作《骂观众》等。汉德克荣誉等身,在获诺奖前曾获德国文学最高奖毕希纳奖以及卡夫卡奖、塞尔维亚文学勋章等。他与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合作编剧的电影《柏林苍穹下》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已成影史不朽经典。

  韩瑞祥表示,他在主编汉德克中文作品集时就已经意识到,汉德克是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因为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当代作家,这个奖给的实至名归”。

  从古典文学传统中走来的德语作家

  瑞典文学院授予汉德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给出的理由是,他“在其颇具影响力的著作中,用语言的独创性探索了人类经验的外延和特质”。

  获得诺奖后,汉德克回到奥地利家乡,却被数十名记者追问与作品无关的问题,他不悦地回应道:“我是一个作家,我的根在托尔斯泰、在荷马、在塞万提斯,请放过我吧,别问我这样的问题。”

  韩瑞祥回忆道,汉德克在2016年首次中国之行后便说,他对随意加诸自己身上的标签感到非常不满:“我是一个典型的德语作家,因为我的写作根植于德语文学传统,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作家。”

  韩瑞祥表示,汉德克上世纪70年代的中篇《无欲的悲歌》普遍被认为是较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叙事文学的元素,又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而他的另一代表作《去往第九王国》则被评价为“继承了歌德、黑塞以来的德语文学传统,具有漫游者气质的成长小说”。

  “在德语文学圈中,对语言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奥地利作家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汉德克在这方面实际上继承了奥地利文学的传统。”韩瑞祥说,这在同属德语文化圈的德国作家身上是罕有的,因此汉德克既是一位典型的德语作家,但又具有自身与众不同之处。

  翻译汉德克无关“畅销”

  在西方,汉德克可谓“特立独行”。20世纪90年代,他抗议北约轰炸塞尔维亚和科索沃,2006年还参加了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葬礼。与西方“政治正确”相悖的立场令他屡遭围攻。

10月16日,法兰克福书展上展出的汉德克中文版作品集。<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彭大伟 摄
10月16日,法兰克福书展上展出的汉德克中文版作品集。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汉德克无视这一切,依然我行我素,坚定地把自己的文学创作看成是对人性的呼唤,对战争的控诉,对以恶惩恶以牙还牙的非人道毁灭方式的反思,”韩瑞祥在汉德克中文作品集编者前言中写道:“他因此而成为‘这个所谓的世界’的另类。”

  韩瑞祥表示,正因此种背景,汉德克此前也存在终身与诺奖无缘的可能性,“在这一意义上,他的获奖也可说是出乎意料之外。”

  谈及获得诺奖对于汉德克作品在中国的普及,从20世纪80年代留学奥地利时就喜欢上他的作品的韩瑞祥表示,自己不支持过去一个作家得了诺奖,国内马上“一阵风”地翻译引进其作品的做法,这样不仅翻译质量堪忧,也不会真正引起读者重视。“我们翻译这套汉德克作品集,是十几个人花了七、八年,就做这么一套书。”

  “我和出版社当初完全没有想过做‘畅销书’,只想要把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介绍到中国。”韩瑞祥说,可能得奖之后会引起一些读者对汉德克作品感兴趣,“但它毕竟是非常严肃的文学”。(完)

【编辑:李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