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再挥制裁大棒 美国“发难”国际刑事法院

再挥制裁大棒 美国“发难”国际刑事法院

2020年06月15日 11:27 来源:工人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再挥制裁大棒!美国“发难”国际刑事法院

  阅读提示

  “一言不合”就挥起制裁大棒,已经成为近年来美国解决外交问题和各种争端的常态。从2017年到2019年,美国对外国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创历史新高,总计超过3200项。凭借所谓的强权,美国屡屡挥舞制裁大棒,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损害。

  美国又挥起了制裁大棒,这次对准的是国际刑事法院(ICC)。

  当地时间6月11日,美国决定对参与调查美方在阿富汗战争中行为的国际刑事法院相关人员实施经济制裁和入境限制。

  分析人士表示,这是美国政府对于“不听话”的国际组织的再次发难。

  一

  国际刑事法院设在荷兰的海牙,是根据联合国2002年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于当年7月正式成立,对涉及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的个人追究刑事责任。

  联合国网站信息显示,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法图·本苏达于2017年11月提出申请,要求对有关阿富汗冲突期间可能发生的战争罪行和危害人类罪行进行调查。

  本苏达表示,有足够证据表明美方人员于2003年至2004年在阿富汗有对在押人员施行虐待、侵犯个人尊严等行为。

  相关调查的启动,可谓一波三折。

  得悉本苏达提出调查申请后,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于2018年9月“警告”称,如果调查有关美国、以色列以及其他美国盟友的战争罪行,将面临惩罚措施。“我们会让ICC自行灭亡”。

  2019年3月,美国取消了本苏达的赴美签证。

  美国一再施压之下,国际刑事法院预审分庭曾于2019年4月以缺乏证据以及得到政府配合的可能性很低等理由,拒绝了本苏达的调查申请。

  但本苏达没有放弃,并再次提起上诉。

  今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裁定,批准对发生在阿富汗的战争罪指控展开调查,其中包含对美国军事和情报人员、塔利班和阿富汗安全部队所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展开调查。

  二

  美国为什么费尽心机要阻止对阿富汗战争的调查?

  我们不妨先从这场战争说起。

  2001年10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以打击“基地”组织恐怖势力为由,拉开了阿富汗战争的序幕。

  随后,被美国认为庇护“基地”组织的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原“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也于2011年在巴基斯坦境内被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

  然而,战争却没有就此结束。

  其间,美国位于关塔那摩、关押相关战犯的军事监狱屡屡传出虐囚丑闻,引起世界舆论哗然。

  今年2月,美国越过阿政府与塔利班签署了和平协议。但相关各方分歧仍未从根本上消除,阿民众企盼的和平远未到来。

  18余年的时间,阿富汗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战争,也让阿富汗这个国家在战争和动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据统计,自2009年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开始统计平民伤亡人数以来,截至去年,阿平民伤亡总数已超过10万人。

  连年战乱也让阿富汗经济举步维艰,成为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阿富汗阵亡士兵约3500名,其中美军近2400人,另有超过2万名美军受伤。

  战争打到现在,无论对美国还是对阿富汗来说,都已是“不能承受之重”。

  三

  对于美国的制裁,国际刑事法院发表声明说,美方此举是“令人无法接受地试图干涉”国际刑事法院司法程序。

  声明强调,将坚定支持其工作人员和代表,并将坚定致力于独立和公正地履行《罗马规约》及其缔约国所赋予的任务。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说,联合国对美方做法表示关切,将持续关注事态进展。

  与此同时,欧盟、欧洲多国以及多个国际组织对此事表示关注。

  欧盟第一时间声援国际刑事法院。

  据外媒报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说:“国际刑事法院在提供国际司法保障和处理最严重的国际罪行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是实现正义与和平的关键因素。它必须得到所有国家的尊重和支持。”

  一言不合就挥起制裁大棒,已经成为近年来美国解决外交问题和各种争端的常态。

  据外媒报道,2017年,美国对外国实体和个人实施944项制裁,创历史新高。2018年,美国实施了约1500项制裁,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则实施了792项。

  三年时间,美国实施的制裁总计已超过3200项。

  对此,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反对调查,甚至不惜动用制裁手段,暴露其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美国希望凭借自身的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挥舞制裁大棒偏袒本国罪行,实质上是对无辜被害者基本权利的践踏,也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损害。

  赵晓展

【编辑:田博群】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