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海疆争议 中国应力争主动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国侨报:海疆争议 中国应力争主动权
2009年03月03日 14: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3日电 近来,中国主权海域再度受到一些国家的“挑战”。首先是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接着,菲律宾政府以国会法案形式,将我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律宾所属岛屿”。有消息称,在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主权海域中,实际控制的不到一半,海洋资源遭到周边国家的大肆掠夺,好岛屿更是被瓜分殆尽。对此,美国《侨报》2日发表社论指出:海疆争议 中国应力争主动权。文章摘录如下:

  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2月28日展开了其上任以来的首次正式访华,但就在几天前,中曾根弘文称中国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适用对象,而这不过是对日本首相麻生太郎26日所谓“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附和,是日本自2月1日起在钓鱼岛派遣长驻巡视船等“主权宣示”活动的延续。

  时下正值全球性经济危机,世界各国都在为之展开合作。而中国因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国内消费市场对各国犹如救命稻草,更获各国争相拉拢。当此之际,被标普判定今年可能会经历二战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的日本,为何主动挑衅,放大争议,和中国过不去?

  日方看似不智之举,当然另有玄机。一者,麻生内阁威信越来越低,强硬挑起外交事端,不惜伤害邻国利益,自然能转移国内矛盾,笼络人心。二者,在与中国合作的同时搞点小摩擦,试探中方底线,也可增加己方外交筹码,牵制对手。三者,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当是为向5月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议提交领海基线声明布局,试图将争议海域国际化,以造成“既成事实”,成功抢夺中国领海。

  其实,近来与中国有关的海域纠纷加剧,且发起挑衅国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立场,如菲律宾甚至以国会法案的形式将争议岛屿划入本国版图,无不与日本存有相似动机。

  长期以来,中国出于外交策略和大国风度的考量,奉行“以邻为好、以和为贵”,对有争议的海域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立场,保持了足够的容忍克制。但中国人不想折腾,他国却在瞎折腾,趁中方搁置搞开发。结果,从舆论造势、外交试探再到驱逐中国渔船、实际控制周边海域,中国海域主权遭遇渐进式侵蚀。

  显然,从长远讲,“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依然不失为中国解决海疆的最佳战略。中国不必忙于在今天就解决所有历史争议。中国此前为解决与俄罗斯、蒙古、越南等国的陆上勘界问题,花费了不止一代人的时间。海洋疆界的问题比陆上疆界更复杂。历史的纷争,现实的利益纠缠在一起,如南海诸岛就不仅牵扯大陆和台湾的两岸关系,更有中国与东盟诸国的关系,同样也急不得。

  中国要发展、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必须凝神定气,有所不为。这并不是示弱或回避,而是一种大局观,一个大战略。

  然而,在陆地边界陆续安定后,中国可以腾出手来关注海上问题。经济和海上实力的增长,更增加中国在海上有所作为的本钱。最近,中国海军护航亚丁湾的“亮剑”行动,更令世界“惊艳”。

  因此,中国在海洋国土的维护上,完全可以多方出击,化被动为主动,在外交上,通过外交途径交涉、谈判,让有关各国清楚地知道中国的底线;在舆论方面,向世界展示历史证据,抢占舆论高地;在法律上,强化立法,用法律形式确任对海洋国土、岛屿的所有权;在行政上,加强对这些岛屿的行政管辖与开发。在经济上,展开合资等多种形式的投资活动,利用经济筹码强化对这些区域的掌控;在军事上,适当进行护航、护渔等活动,显示威慑力量。

  中国的海疆问题复杂多变,“与邻为善”、“搁置争议”仍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 。但有时候,主动出击,以攻为守,也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