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对台军售,要让美国知道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专家分析:对台军售,要让美国知道疼
2010年01月18日 11:46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访谈对象】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少将军衔,全国政协委员。曾任驻丹麦副武官,访美学者。兼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邀研究员。

  【访谈动机】

  路透社1月7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批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实施布什政府2008年10月宣布的对台军售计划,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这是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高层首次正式推动对台军售。

  消息传出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烈敦促美方认清售台武器的严重危害性,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原则,恪守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承诺,停止售台武器,以免给中美合作大局造成损害。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也要求美方立即撤销有关对台军售项目,停止美台军事联系,以免给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及台海的和平稳定造成进一步损害。

  美国曾在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中承诺逐渐减少对台军售。但之后却不减反增,多次公然践踏这一协定。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10月,布什政府宣布65亿美元对台军售,导致中美两军交流出现障碍。

  到底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反制美国对台军售?早在去年12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就曾提出,美国应对在“八一七”公报中的承诺对中方有所交代。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罗援,分析中国反制美国对台军售的新策略。

  【先驱语录】

  ★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是“美国威胁论”,而不是“中国威胁论”……我们加大军费投入,加速高新武器的研发和引进,这完全是美国和台湾逼出来的

  ★我们也无所谓了,你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乐观其成,真心相伴;你不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也不怕,在全球化时代,东边不亮,西边亮;美国不亮,全球亮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国家,凡是对它不利的事情,它肯定不干,那好吧,我们就把球踢过去了,对不合作的责任,就全部由美国来承担。这就叫战略博弈

  美国得寸进尺,把中国的忍让误认为是软弱可欺

  《国际先驱导报》:美国对台军售为何屡劝不止,“八一七”公报中不是明确写着美国政府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吗?

  罗援:作为学者,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中美建交时,美国出于共同抗苏的战略需求,在台湾问题上做出了重大战略妥协,即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中美建交后,又与中国签署了“八一七公报”。在“八一七公报”中美国对中国有三项郑重而明确的承诺,即“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但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敌人,把中国作为最主要的潜在对手之一,开始用台湾问题拿捏中国,用对台军售困扰中国。中国出于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的善良愿望出发,加之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较大,反制手段有限,因此,对美国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也就是在心上插了一把刀。

  美国得寸进尺,把中国的忍让误认为是软弱可欺和无奈之举,它产生了一个错觉,好像“你骂你的,我卖我的,你也没辙”。所以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自己在“八一七公报”中对中国做出的承诺。

  现在是“清算”美国违规行为的时候了

  Q:看到“八一七”公报又一次遭到践踏,令人感到愤慨,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

  A:弱国无外交,中国现在已经不是弱国了,不可能再逆来顺受。以前我们总使用什么“中国人民的感情受到了伤害”这样的“悲情”语言,试图以此来感化美国人。从实际效果来看,没用。现在我们要说,中国人民愤怒了!我们也要采取实际行动维权!

  美国不是总教训别人要当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吗?现在轮到他自己了。你屡屡违反“八一七”公报的违规行为怎么解释?你说话还算不算话?现在是“清算”美国违规行为的时候了。所谓清算,我认为,美国必须兑现对中国人民的承诺,要对它所说的“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对台军售”的承诺负责,要制定出一个路线图,给出一个时间表,制定一个量化标准,不要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另外,对中美建交时的一个负遗产,美国的“对台关系法”也该到清算的时候了,美国的“对台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精神,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的内政,是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祸根,我们不能总吞下这个苦果。设想,如果中国针对美国的一个部分,也制定一个相关的法律,美国能接受吗?我认为,应该督促美国就“八一七”公报和美国《与台湾关系法》进行战略对话。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