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人的一天:一个汉族家庭在聚集区的生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乌鲁木齐人的一天:一个汉族家庭在聚集区的生活

2010年07月04日 08: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乌鲁木齐掠影。  中新社发 侯宇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4日电 题:乌鲁木齐人的一天:一个汉族家庭在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生活

  中新社记者 邓敏 冀江彤

  潘疆所住的居民楼里,只有他一家是汉族。

  早上8点半,38岁的潘疆穿着T恤衫、牛仔裤,拎着一袋垃圾走下楼,开始他在乌鲁木齐城南的天山区延安路八户梁小区的一天。

  扔完垃圾,潘疆走向家门口的早市。还未到早市,维吾尔语、汉语的叫卖声就已传来。三四米宽的街道两旁挤满了各式商贩,卖桃的、卖西瓜的、卖菜的、卖馕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一路上,潘疆用维吾尔语夹杂着汉语和沿街商贩讨价还价,最后停到一个摊位稍大的商贩前,六七名维族或汉族妇女正围着女摊主挑挑拣拣。一位维吾尔老汉在旁边给女摊主帮忙,还不时提醒买主小心钱包。旁边的人告诉记者,这位维吾尔老汉是退休民警,看到这个汉族女摊主一个人忙不过来,经常过来帮忙,顺便还在早市上维持治安。

  潘疆在这里买了黄瓜、西红柿,又到一个维吾尔少女的摊前买了一袋从农场送来的新鲜牛奶,转身碰到一个举着几件维吾尔风格连衣裙的小伙子。

  小伙子自称木和买提•吐尔逊,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维吾尔语节目主持人,偶尔来早市帮妈妈卖衣服。“我妈妈是个裁缝,她买布自己做好衣服再来这早市卖,一个月能赚1000多元人民币。”

  潘疆告诉记者,八户梁小区的早市绵延一公里,尽头处通到延安公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八成以上的商贩是维吾尔族人。”潘疆去年3月搬来八户梁小区后,每天早晨都会在这买早点、水果和蔬菜。

  潘疆的家在一栋六层高的桔色小楼里,“楼上楼下住的几乎全是维吾尔族人,也有少数回族”。走进潘疆家,维、汉装饰随处可见,比较特殊的是春联贴在了屋内。书房里摆着一只牛皮手鼓,客厅的吊灯上既挂着中国结,也挂着一个从吐鲁番火焰山带回的木雕。

  潘疆的夫人谢慧是大学老师,每天不到9点就已出门。“她要走到附近的‘八路军办事处’,坐学校的交通车上班。”

  潘疆工作的地方离家约1.5公里,“我每天走路上班”。下楼时,潘疆在楼道里和维吾尔族邻居打了个招呼。“平时都是他们主动用汉语跟我说你好、你好。”

  穿过二道桥市场,走到金银大道附近的一座写字楼,潘疆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中午一点半,下班后的潘疆在附近的一家饭馆吃了一份羊肉抓饭。晚上8点半,结束一天工作的潘疆穿过国际大巴扎,在家乐福买了点蔬菜和羊肉。回家途中,不少维吾尔族商贩在夕阳中做着晚礼。

  因为是周末,潘疆家的晚餐比较丰盛,既有骨头汤,又有土豆丝、炒包菜和辣子西红柿拌面,还泡上了几块馕。谢慧用牛奶和着掰碎的砖茶煮成奶茶,“我家的饮食习惯受维吾尔族影响很深,都说我们俩已经是维吾尔人了。”

参与互动(0)
【编辑:闻育旻】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