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捐款行为仍缺权利意识 仅近三成人完全自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公民捐款行为仍缺权利意识 仅近三成人完全自愿

2010年07月08日 08: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扬子晚报》2月9日报道,连日来,该报频频接到泰州市海陵区教师投诉,反映在前不久补发增补工资的过程中,他们每人被强行要求“捐”出两个月工资计4000元左右。漫画:杨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92年6月1日,今年66岁的厦门某国企退休高级工程师蔡敏,对这个日期记忆深刻。这是希望工程在厦门市启动的日子,当天,蔡敏捐出了他的第一笔助学款。

  在蔡敏眼里,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那次捐赠时,蔡敏一家三口还住在鼓浪屿一间18.6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每月总收入不到80元。18年来,蔡敏的捐助行为从未间断,并先后资助了十几个孩子。老蔡还发展了一支“助学团队”,参与者一度达到80多人,结对了11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这些捐赠者几乎都是普通工薪阶层。“他们有的是同事、同学,有的是朋友的朋友……通过我这里,大家的爱心像撒网一样撒出去。”

  “人人慈善”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共计1579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8%的公众表示曾经为公益项目捐过款,没捐过款的只占5.2%。

  受访者中,近六成人(59.9%)年龄在20~29岁之间,30~39岁的人占26.0%;全职工作者占66.3%,学生占14.1%;大学本科学历和大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45.2%和24.1%。此外,个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包括无收入者)占17.7%,近半数人(49.8%)月收入在1000~4000元之间,另有25.8%的人月收入超过 4000元。

  近日,南方地区遭受特大洪灾,在社会上掀起新一轮的“公益捐赠热”。我们的慈善机制和公益组织现状,能否承载如此巨大的慈善热情?

  公民捐款行为日趋成熟但仍缺权利意识

  早在几年前,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前司长王振耀就曾提出:“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

  “应该说,汶川大地震是一个分水岭,在那以后,我们大踏步地走上了‘平民慈善’这个平台。”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的王振耀,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富人的捐款捐物可能更吸引眼球,但真正的慈善力量来自平民。未来一定是由平民承担起慈善的责任。这是全世界都证明了的趋势。

  王振耀说,5年前我们还在讨论2010年捐款增长能不能达到500亿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触动,捐款就超过了1000亿元。去年没发生什么特大灾难,大家说可能会回落到二三百亿元,结果这个数字还是达到了509亿元。日常捐款过了500亿元,就算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展方向和模式也会完全不同于过去。

  本次调查中,50.0%的人认为,公民公益捐款行为应进一步成熟,跳出传统慈善的救济施舍模式。

  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兼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徐永光表示,过去很多人捐款比较随意,不尊重自己的权利。很多人都是“捐了就捐了”,不太重视监督捐款的使用结果。“5·12”之后,人们开始理性起来,这是一个进步。

  调查中,49.1%的人明确表示,监督捐款使用是每一个捐款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具体到做法上,仅有26.1%的人会去了解捐款的使用落实情况,有一半(50.3%)的人明确表示“不会去了解”,另外23.6%的人的回答是“不好说”。

  调查发现,捐款人的权利意识存在缺失。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和个人在进行公益性捐赠支出后,可享受一定免税优惠。但对于这些免税优惠政策,在本次调查中,48.8%的人表示“不太了解”,21.2%的人“完全不了解”。只有21.3%的人“比较了解”,表示“非常了解”的仅占8.7%。

  59.1%的人坦言,自己从没享受过免税优惠政策。另有11.7%的人“作为个人享受过优惠”;24.0%的人表示“所在企业享受过”;5.2%的人“都享受过”。

  北京一家民营企业在汶川地震后向灾区捐出了100多万元。该企业创始人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并没有寻求免税优惠。“我知道有优惠政策,接收捐款的机构也开了发票,但要享受优惠还得去税务局开证明,我觉得太麻烦,就懒得弄了。那些更有实力、捐款金额较大的企业,也许会比较注意这方面。”

  王振耀说,如今捐款免税政策已在北京市全面普及,要获得免税优惠已不那么复杂了。“很多人实际上已享受到了优惠,只是可能自己并不清楚,去问问公司财务就知道了。大家一定要争取免税,这是纳税公民的一项权利。”

  更多人对这一权利显然不太熟悉。调查中,60.3%的人表示捐款后从没收到过捐款发票。另有15.0%的人表示很少收到;16.5%的人有时能收到;仅8.2%的人明确都能收到。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