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50年中国飞航导弹从无到强 “海鹰二号”曾陷窘境

2011年09月11日 15:1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11年8月26日,中国飞航导弹事业的“摇篮”——中国飞航技术研究院(又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前身为钱学森组建的国防部五院三分院)庆祝建院50周年展厅中,展示该院自主研制的WJ-600中程高速无人机。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倚天铸长剑 科技佑苍生

  ——速写中国飞航导弹事业50年

  时光倒流回38年前。

  1973年10月,在杂草丛生的荒沟间,进行着一项“奇特”的试验:一台小型导弹发动机头朝下埋在土坑里,只用几根长长的铁丝拴在野生榆树之间作固定,一声令下,露在坑外的发动机尾部烈焰飞腾……难以想象,就是这次根本没有试车平台,而是用原始的“砖头支锅做野炊”办法进行的发动机燃烧试验,改变了中国飞航导弹的历史。由此,中国“玲珑一代”小型飞航导弹横空出世。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超低空掠海飞行,抗海浪、抗电子干扰,能钻进敌舰肚子里爆炸……在当时,这个还没有被正式立项的“黑户”小家伙被昵称为“小二黑”;11年后,当它亮相35周年国庆大典,被外军惊呼为“中国飞鱼”……

  这只是中国飞航导弹研制历程中无数令人难以忘怀的过往记忆中的一个片段。今天,重温那段筚路蓝缕的艰辛,才能更深切地体会50年中国飞航导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12个字的分量。

  攻坚克难

  为了尽早结束新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1961年9月1日,现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飞航技术研究院)的前身——国防部五院三分院应运而生,新中国“倚天铸剑”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大幕。

  “就是饿着肚子,就是拼了性命,也要把导弹搞出来!”这是建院后第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心声,当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自然灾害和外援专家撤走的双重考验。无所畏惧、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在中国飞航导弹事业诞生之日,这些便成为塑造其精神品格的内在基因。

  “海鹰二号”导弹,是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在研制的关键时期,前苏联撤走了技术专家,也带走了所有图纸资料。突破关键技术的最大问题是导弹发动机油箱材料的耐腐蚀性。苏制耐腐蚀材料当时国内生产不了,也找不到可替代材料。“渤海湾的战士们日夜期盼着早日装备自己的海防武器”,时任总设计师、被誉为我国“海防导弹之父”的梁守槃知道,他必须尽快越过这道门槛儿。最终,他从篮球的结构中得到启发,创新研制了双层皮球式油箱,外层坚固、里层耐腐蚀,一举突破了技术难关,“海鹰”起飞!

  哪一个型号导弹的研制背后没有述说不尽的故事?“海鹰二号”之后,新中国第一型空舰导弹、第一型超音速飞航导弹、第一型固体多用途反舰导弹、第一型潜射反舰导弹、第一型中程反舰导弹……陆续在航天科工三院这个摇篮中诞生、成长,十余个系列、数十种导弹武器装备,形成了射程覆盖远中近程,发射平台包括舰艇、潜艇、飞机、车辆,飞行高度覆盖高中低空,飞行速度涵盖亚声速、超声速,能攻击海、陆多种目标的庞大的飞航导弹家族。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某型巡航导弹的精彩亮相,更实现了我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0项一等奖、3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近130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记录了中国飞航人50年自主创新的前行印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